近日,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北工业大学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唐长红院士、向锦武院士、王向明院士、王海峰院士,中国科学院郑晓静院士、邓小刚院士、唐志共院士、张卫红院士,国家国防科工局于国斌副司长,航空工业一飞院院长耿延升,联合共建单位一飞院相关领导,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研究人员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开富主持。
宋保维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学校和实验室发展建设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2年首批设立的原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多年来,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克了多项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亚洲最大低速翼型风洞和国内首座增压连续式高速风洞等一批高端的实验设备,为学校争取到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入选“双一流”学科和A+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国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实验室支撑了歼-20、运-20、C919等多个国家重大飞行器型号,也为国防科技工业战线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军机和民机总师、两院院士等一大批领军人才,是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的中坚力量。他表示,西工大和一飞院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机遇联合共建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度融合、协同攻关,瞄准未来飞行器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航空工业、航天工业等领域飞行器发展贡献力量。
耿延升在致辞中指出,西工大和一飞院在原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瞄准航空装备现代化建设国家战略需求,探索新概念布局。相信实验室将成为基础布局原理的学术策源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为实现我国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于国斌代表国家国防科工局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西工大是我国翼型研究的开拓者,一飞院是国家级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机构,双方长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为实验室发展打下了基础。希望实验室当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完善创新机制,做科技创新的先锋者,多出大成果、大人才,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宋保维校长为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小刚院士及首席顾问郑晓静院士颁发聘书。唐长红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志共院士、张卫红院士、王海峰院士和委员向锦武院士、王向明院士颁发聘书。邓小刚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唐长红院士指出,实验室始终伴随并支撑着国家同时期重大飞行器型号的研制,历史贡献突出。飞行器布局技术实现领跑超越,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在前面探路,“发现问题,揭示原理,寻求方法”,我们不但要做“0→1”的创新,还要做“1→0”的创新,架设“0”到“1”之间的双向桥梁。实验室将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发挥西工大“总师型”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凝视航空前沿,开创新质工程,更高质量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航空未来。
邓小刚院士主持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实验室发展规划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2024年开放基金指南》。
学术委员会委员依次发言,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大家一致表示,西工大和航空工业一飞院联合组建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完善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一环,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符合未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加快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和建设,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发挥引领作用打造飞行器基础布局领域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我国航空装备建设贡献力量。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高校博士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