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度招收学科博士后公告
日期:2022-10-09 浏览

一、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205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学校科研设施及平台完善,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共计55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由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致力于打造基础医学、生命科学、药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协同共进的发展理念,近年全力建设并完善了八大优势科研创新平台: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实验设施与办公环境均达到国内外同级别先进水平。

二、流动站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招聘方向

医药类相关专业、生命科学类、卫生管理类、外语类、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四、招聘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https://rsc.gzucm.edu.cn/info/1053/2511.htm

五、岗位待遇

1.优厚的薪酬待遇:

校本部博士后基础年薪25-35万起;附属医院博士后基础年薪30-50万。同时享受学院绩效,待遇上不封顶!

2.充足的科研经费:

在学院、合作导师提供科研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个人业绩配套科研启动经费10-30万!

3.良好的激励机制:

根据入站前业绩设ABC三个岗位,动态管理,达到上一级岗位出站要求补齐年薪差额!

4.清晰的发展前景:

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动态调整,达到考核要求优先留校(事业编制)

5.提供博士后公寓或2500/月住房补贴;

6.入站满足条件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受指标限制;

7.博士后项目资助:

1)“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政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

3)广东省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年限为2年(不重复享受15万博士后日常经费拨款)。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4)“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澳门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人民币和36万澳门币。

5)“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合作导师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或接近)。

6)“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政资助每人3万元。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自然科学)/15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一等资助:12万元(自然学科)/8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二等资助:8万元(自然学科)/5万元(社会科学)。

8)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条件优秀者待遇及科研启动经费可一人一议;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详见文末链接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编制留人!

六、出站要求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

七、进站流程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

招收计划详见附件(师资博士后计划另行公布)。

八、博管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小宁

电话:020-39356028

邮箱:luxiaoning@gzucm.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申请/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917

邮编:510006

附件1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附后)

附件2-3进站相关表格(见附件)

附件4各招收单位联系及待遇简表(见附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表

序号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课题名称

拟招收人数

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所属学院(单位)

1

中西医结合

刘良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3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免疫学、临床免疫、基础免疫、中西医结合、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2

中西医结合

王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930113):麝香通信滴丸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分子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经费300万元;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0):气虚证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经费1186万元;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心衰的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传承创新团队,经费200万元。

2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心血管相关研究学习或工作经历;3、发表过心血管相关学术论文。

陈奕君18810619033

中药学院

3

中医学

许能贵

针灸推拿学

针灸效应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络功能的研究-足厥阴肝经和生殖器官特定联系的生物学机制(2019YFC170910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8);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基于AI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病获效机制的传承创新团队(ZYYCXTD-C-202004

1-2

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学专业,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影像学专业,或人工智能专业等。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王老师020-3935410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4

中医学

潘华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脾胃系疾病

1、胃“炎-”微环境证候演变规律及扶正为主病证结合研究(2020B1111100011);2、基于“虚瘀毒”病机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法调控ANGPTL2/α5β1介导胃3“炎—癌”转化增殖迁移机制研究(82174319);3、从PKA/NLRP3炎症小体-巨噬细胞焦亡”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81973816)

1

1、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肖碧娟18620463187

科技创新中心

5

中医学

林彬

中医药管理学

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体医养”融合与社区中医慢病管理、数字中医健康养生模式研究

1.数字技术与中医师承教育深度融合研究(GD21ZDZJY01

2.广州数字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构建研究(2022GZGJ184

3.广东省社科联重点实验室“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粤社科联函[2021]50号)

4.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粤社科联通[2021]31号)

5.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GD20XJY16

6.广东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功法——八段锦)(粤教体函[2020]15号)

7.中医运动处方与心理干预创新团队(2020WCXTD003

8.“医体养”融合中医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2020SKZD03

9.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2024-190

1

有志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人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6

中药学

刘中秋

中药药理学

基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原理的中药药效和毒性作用的机理以及防治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

[1]“解毒-通脉中药毛冬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把点-多成分互作网络调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项目编号:81930114297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肝肠三循环调控黄酮和含黄酮中药干预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1720108033234万元,2018.01-2022.12,在研;

[3]“心宝丸精准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解析及新标志发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编号:2020B1111100004500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

药理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

王莹13610124683

中药学院

7

中药学

王宏斌

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项目

2

中药学、生物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8

中医学

张忠德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

整合多体液蛋白质组研究新冠病毒对机体的影响及中医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

1.专业方向: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或医学免疫学、分子病毒学选其一

2.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参与多中心临床实验经验,或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

中医学

杨忠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临床评价

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科技部+企业配套项目)

2.CJXZ奖励计划(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临床研究经验的优先。

倪世豪,nishihao@stu.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中医学

罗颂平

中医妇科学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1.补肾安胎法调控PIEZO1介导MAPK/Akt/Notch通路交互作用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控滋养细胞RNAm6A甲基化介导自然流产母胎界面NK细胞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岭南补肾法治疗先兆流产和复发性流产的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4.中医药女性生殖调节与安全性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已发表SCIIF大于3分)大于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中西医结合

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1

要求具备扎实中西医皮肤病专业知识、皮肤免疫方向试验研究经历,以及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莫秀梅13650755038

第二临床医学院

12

中西医结合

卢传坚

中西医结合临床

银屑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传承创新团队(2012年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400万)

2.基于交叉组学的脾虚湿阻证自身免疫病“异病同治”免疫学机制研究(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经费260万)

3.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2020年广东省科技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经费1000万)

4.中西医结合优选方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瘀证临床评价及多组学机制探讨(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1600万)

5.基于临床评价和多组学技术构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新方法(2022年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500万)

2

1.免疫学

2.皮肤性病学

邓浩

15013083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3

中医学

冼绍祥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1.基于“病证结合”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Rab7/mTOR/TFEB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机制探讨益气活血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于Mtln调控肌浆网-线粒体交互作用下的钙稳态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王陵军,smu86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4

中医学

林定坤

中医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及关节相关疾病

1.促进中医骨伤科优势诊疗技术传承与现代化专项;

2.补肾活血汤调控lncRNA-Dancr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No.82074451);

3.TUDCA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No.2019A1515010323)

1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李想13609793555

第二临床医学院

15

中医学

刘凤斌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医辨证诊断的定量化、标准化;中医临床疗效的合理评价

1.健脾清热活血法通过调控circ0062649-miR632-CLUmRNA网络抑制C-mvc转录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炎-”转化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病证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病的协同创新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3.基于肠道微生态-免疫研究病证结合防治脾胃重大疑难疾病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4.开郁降逆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医、中西医、中药学、计算机智能诊断(医学信息工程)

谢嘉丽,1357034694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6

中医学

吴伟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药物研发

1.基于P2RY12受体介导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栀子苷干预晚期AS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冠心病热毒血瘀病机理论与清热活血方医院制剂开发的研究(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项目)

3.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研究

1

1.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具备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3.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中医学或中药学或中西医结合优先。

李俊龙,158171453661856188389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

中医学

李荣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

防治心系疾病

1.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2.心衰预防与康复研究(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辨证方案循证优化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基于中医金三角法则探索康心方干预心衰病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5.康心方配方颗粒对气虚血瘀水停证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临床疗效的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6.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7.基于中医金三角理论探讨康心方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局项目)

1

1.专业要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专业方向。

2.有相关研究成果或省部级以上课题者优先。

李荣,13798184933

第一临床医学院

18

中医学

李赛美

中医临床基础

1.中医经典的教育教学研究;2.经方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火热立论的名医验方汉唐平干预初发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及机制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2.岭南伤寒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具有中医学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掌握中医经典知识。

2.第一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3.在课题申报,专利申请、中医科普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

李赛美,1581815901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9

中医学

庄礼兴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脑病

1.“靳三针调神针法”改善PD焦虑及通过线粒体自噬调控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规范化应用及临床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期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1

中医药治疗脑病的基础研究或临床疗效机制研究

范靖琪,1638393444@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学

林国华

针灸推拿学

针灸镇痛/针灸戒断

1.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项目)

2.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

3.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4.南山区2022年度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项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目项)

1

中医学专业优先

权婧宜,1350001846319950915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

中医学

曾诚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障碍的中医药调节

基于HIF-1α/EZH2/SF-1表观遗传修饰研究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发表过SCI文章

曾诚,18011978090109040546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2

中医学

郜洁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防治

生殖障碍研究

1.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女性生殖健康与安全性的中医药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节IL4I1介导蜕膜细胞铁死亡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重点实验室(市校(院)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至少已发表SCI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23

中医学

王海彬

中医骨伤科学

股骨头坏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1.从肾主骨生髓探讨骨质疏松症中m6A去甲基化转移酶FTO介导成骨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骨关节炎的表观遗传机制及中药防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具有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背景

何博士,1562609041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4

中医学

张顺聪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及脊柱相关疾病

1.中药外泌体在补气通络胶囊调控骨代谢中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学科研究重大项目)

2.新型智能骨折复位床联合数字导航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专项研究)

3.MAPK/NF-κB轴探讨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调控JNK/ERK/P38/IκB-α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4.补气通络胶囊通过外泌体上调Mucin1及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张顺聪,13602765101

唐永超,1356023742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5

中医学

阮岩

中医五官科学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小青龙汤通过ILC2s介导JAK/STAT通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耳鼻喉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紫辛鼻鼽颗粒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的Ⅱ期临床试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1

中医五官科学方向,西医耳鼻喉科研究背景,发表SCI文章一篇及以上,掌握基本的科研思维及了解课题申报相关工作。

周敏,13710723297minzai5366@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6

中医学

俞晓艺

中医五官科学(眼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视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1.基于LncRNA-MIAT竞争性结合miR-150-5p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机制探讨滋肾健脾化瘀方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眼科专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循证能力提升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方向及团队建设项目)

1

1.具有医学、药学、生物学、中医学、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背景,获博士学位。

2.英语熟练,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及书写论文。

3.品学兼优,具有较强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

俞晓艺,1353388920013533889200@139.com

陆昶锦,15228850257,

641207389@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7

中医学

包崑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诊治膜性肾病的研究

1.基于代谢紊乱-Th17/Treg失衡探讨湿邪在膜性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81974565

2.基于cGASSTING-NFκB信号通路研究三芪祛湿方延缓膜性肾病足细胞衰老的机制(2022A1515011628

1

1.肾病或生物医药相关专业;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IF3)者优先

包崑

13711224369

第二临床医学院

28

中医学

蔡业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1

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或医疗人工智能,或健康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背景,有应用于神经病学或中医学的研究经验者优先

蔡业峰

13631333842

第二临床医学院

29

中医学

陈博来

中医骨伤科学

脊柱

1.基于DBC1-SIRT1介导神经元铁死亡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探讨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成分纳米硒制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82174396);

2.纳米硒载药体系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21A1515011455);

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防治腰椎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202102010012);

4.广东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防治脊柱脊髓疾病创新团队(2021KCXTD020)。

3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林涌鹏

13450361386

第二临床医学院

30

中医学

陈前军

中医外科学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

基于Cav-1/Nrf2信号通路研究黄芪甲苷联合化疗对乳腺癌干细胞协同增效的生物学机制

2

1.近期或将要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英语熟练,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接受)过一篇SCI研究论文;

2.肿瘤领域或者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经验;

3.个人有从事科研的意愿,具团队意识,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认真负责;

4.较强的科研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左谦,

电话

13580536029

E-mail

zoey891112@yahoo.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1

中医学

符文彬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研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前额叶M1-Ach受体调控谷氨酸/γ-氨基丁酸平衡介导突触可塑性探讨针刺快速抗抑郁的机制,82074522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针刺拮抗GABA中间神经元受体调控突触可塑性的快速抗抑郁机制,2019A1515012043

3.2019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及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7

4.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皮内针对阈下抑郁人群大脑执行控制系统功能重置的神经机制研究,YN2019ML13

5.深圳宝安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横向课题-“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6.2022年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型)项目_针灸科(20220095);

7.“针灸治疗抑郁及认知障碍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3

有针灸相关研究基础与工作经验优先

吴倩,13580323354(手机微信同号)

第二临床医学院

32

中医学

郭建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

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中医药干预

2.中医湿证全国多中心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3.基于脑肠肺轴γδT细胞/IL-17信号通路探讨通腑醒神方对卒中相关肺炎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基金)

4.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大项目)

3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发表过SCI论文、具有多中心临床研究、多组学、生物信息、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相关背景优先考虑

郭建文13724899379;

邮箱:jianwen_guo@qq.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3

中医学

黄清春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评价体系研究—以2011-2021年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为例

2

医学博士,从事风湿免疫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

李雪18819209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34

中医学

林琳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

基于ROS-ERstress-Ca2+信号通路研究健脾益肺II号减少COPD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既往从事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或药物治疗COPD机制研究等方向

吴蕾13794374910

第二临床医学院

35

中医学

毛炜

中医内科学

1.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

2.湿证模型与发病机制研究

1.肾茶祛湿治疗高尿酸及高尿酸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运用PK-PD联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肾茶治疗高尿酸肾损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或西基础医学专业;具有开展中医药或肾病相关基础研究经历;具有良好英文水平,曾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毛炜maowei@guucm.edu.cn;1380886496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6

中医学

庞龙

中医五官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1.基于EPO/EPOR研究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抗VEGF后的干预机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2.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视神经萎缩残余视功能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35周岁以下(198611日及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具有中医五官科学、眼科学学科背景

庞龙

1371122873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7

中医学

温泽淮

中医内科

临床研究方法应用

湿证登记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的研究

1

公卫及卫生统计专业背景,或具有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经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人员

周莉

第二临床医学院

38

中医学

杨洪艳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护阳养坤方通过RNA-m6A甲基化动态修饰调控卵巢颗粒细胞死亡线粒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1

中医、西医妇科

杨洪艳

13662465058

第二临床医学院

39

中医学

杨志敏

中医内科学

中医治未病研究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人群预警与干预研究;

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装备研究;

3.脐针治疗慢性失眠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2.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徐福平15902042439

第二临床医学院

40

中医学

张北平

中医内科学

消化道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诊治

1.基于IFN-γ调控巨噬细胞溶酶体活化探讨清解伏毒法减轻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

2.中医药对轻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3.人工智能舌苔图像采集与识别研究;

4.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李兆申院士配备科研团队项目);

5.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筛---防研究;

6.消化道炎-癌转化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7.类泛素化Neddylatio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免疫治疗抵抗中的机制研究;

8.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药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系列评价研究

1

1.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背景优先考虑

2.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钟彩玲

135805654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41

中医学

招远祺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1.祛湿化痰法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探索性研究(中医二院[2020]20)(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2.基于TLR4信号通路探讨升清降浊法对EAE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形态的影响(2020A1515010595)(省自然科学基金);

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升清降浊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研究(20200202003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招远祺;tcm2008@126.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42

中医学

邹旭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新冠肺炎

1.基于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探讨邓老暖心方防治心梗后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2019B1515120040

2.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2022YFC0867500

3.新冠肺炎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扶正转阴方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2021A1111110004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20223011

1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有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经历

尚宝令

13610208480

第二临床医学院

43

中医学

孙景波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项目“岭南中风病湿痰化热生风机制研究团队”课题及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症兼中医湿证复合动物模型复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有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

孙景波,

电话13642627661邮箱

gdszyysjb@gzucm.edu.cn

第二临床医学院

44

中医学

魏秋实

中医骨伤科学

1、骨病异病同治研究;2、数字骨伤医学研究

[1]中医骨伤特色膝关节内翻矫正外骨骼支具系统研发(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2022年度第一批联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IR012,时间:2022.5-2024.5.经费220万元,主持,在研);[2]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编号:2021XK41,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主持,在研);[3]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编号2021ZDZX2005,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元,主持,在研)[4]整合交叉组学网络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专题,编号:202206010184,时间:2022.4.1-2025.3.31,经费;50万元,主持,在研);[5]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猫眼草黄素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20221199,时间:2022.1.1-2023.12.31,经费:1.5万元,主持,在研);[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生物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建设及活血通络法精准化治疗方案研究(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经费:10万元,时间:2022.01.01-2024.12.31,主持,在研);[7]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中医学)后备人才培育项目(已立项,合同书未下达,时间:2022-2024年,经费:60万元,主持,在研)

1

获得中医骨伤科学、骨外科学、中医诊断学或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何晓铭13760724683

第三临床医学院

45

中医学

黄宏兴

中医骨伤科

1、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2、骨质疏松症

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81973886)

1

骨伤科学或骨科学专业毕业

黄宏兴13922726488

第三临床医学院

46

中医学

李坤寅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治疗妇科癥瘕及杂病

基于Notch-1调控糖酵解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干预机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缺氧诱导细胞自噬稳态失衡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干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研究

1

中医学/妇科学

关永格13430372836

第三临床医学院

47

中医学

黎晖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候实质与客观化

牛珀至宝微丸通过HMGB1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防治感染性休克

中医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

2

免疫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人工智能等专业学习或研究经历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8

中医学

骆欢欢

中医基础理论

湿证证候基础

20225-202412月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一流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0221-202512月基于肠黏膜水液转运紊乱—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介导铁死亡探讨“湿胜则濡泻”病机本质(821742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万,主持,启动

20216-202312月《黄帝内经》病因学与防治基础研究团队(2021xk40)一流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

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9

中医学

史亚飞

中医基础理论

肝病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CaSR介导MAPKs/Cytc/Caspase-3

通路调控青少期应激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可塑性及调肝治法干预作用研究

2、青少期抑郁前额叶皮质-中缝背核环路谷氨酸能神经元投射CaSR调控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

2

1、已经或即将获得中医药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具有中医肝病证研究、情志病学、脑病学、针灸学研究,或神经科学、神经药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背景的博士;

2、善于沟通和交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4、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史亚飞,

13798046294

基础医学院

50

中医学

李永宸

中医医史文献

疾病医疗社会史

1、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资助项目:清末岭南卫生典籍五种校注(22GJC067);2、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学校卫生研究(2021SKZD01);3、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项目:《广州大典》清末5“卫生”典籍研究(2019GZZ02

1

综合性大学历史学专业或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

李永宸13380067277

基础医学院

51

中医学

刘鹏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学术史

古代中医知识“传统”的构建及其近现代学术嬗变研究

1

具备中医学或历史学(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方向)专业背景者优先

刘鹏

liupeng@gzucm.edu.cn

18660167605

基础医学院

52

中医学

唐纯志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针刺循经取穴效应规律及中枢机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优先考虑

唐纯志1371033321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3

中医学

许云祥

针灸推拿学

针灸临床效应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针灸调节骨代谢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1

中医学、骨科学或生物学背景优先考虑

许云祥1331608185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4

中医学

潘华山

针灸推拿学

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病症及

运动损伤康复与治疗

运动干预慢性病智能化健康促进服务中心(SC03-02.8

雌激素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保护FAT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损伤及针刺干预机制研究(2021KTSCX237

基于“脾主肌”理论探讨健脾强肌方调控CRTC2/CREB通路介导运动性疲劳糖异生机制的研究(2021A1515011506

合募配穴预埋线调控NF-κB/NLRP3信号轴介导细胞焦亡防治Hp相关运动应激性溃疡机制研究(2020KTSCX256

1

1、年龄在35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期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研究型论文一篇及以上(如共同第一作者,影响因子需达到3.0以上;

4、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6、专业要求:中医学。

荆纯祥

1350135512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5

中医学

王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肠道CYP3A酶代谢途径探讨补肾益智方提高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研究(81973918);2“醒脑开窍”代表方剂配伍规律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020A0505100052);3、中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19KSYS005)4、基于RGD休息纳米递送系统靶向LMX1B逆转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技术开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E2-6316-222-453-001

1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中药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王奇13002003167

科技创新中心

56

中医学

黄水清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经典名方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

医学或药学研究背景

黄水清13808822929

科技创新中心

57

中医学

宋健平

中医临床基础

青蒿素类药物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

1.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3)2.中国(广东)-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后期建设;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与传统医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基于青蒿的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5.青蒿素联合凉血散血药对脑型疟营血分证脑部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2

中医学、中药学、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医药相关专业

宋健平13925116028

青蒿研究中心

58

中医学

周尚成

中医药管理学

疾病负担分析

1.中医优势病种疾病负担分析

2.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评价理论模型构建及应用

2

1.健康大数据分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管理学相关学科研究背景;

2.有发表过SCI/SSCI原创性研究论文优先。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59

中药学

唐洪梅

中药学

中药新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消化药理与分子机制

1.疏肝健脾止泻法调控ENS干预肝郁脾虚型IBS-D的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智能导航的岭南特色膏方安全性评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

3.扶正消瘤颗粒新制剂开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唐洪梅,13924022239020-86358342

第一临床医学院

60

中药学

刘博

中药学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61

中药学

赵瑞芝

多糖结构与功能;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固本祛湿化瘀方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病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3

中药学/药学/材料学/化学/医学/中医学专业

赵瑞芝

13610241754

第二临床医学院

62

中药学

周华

中药药理学

心血管和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青藤碱调控mPGES-1基因特异性甲基化的机理及其用于筛选新型抗炎中药的示范研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相关研究经历

周华gutcmzhs@hot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63

中药学

靳红磊

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

1,双定位蛋白DRR1参与核质基因组稳定性双重调控机制研究;2,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2

生物学、生态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4

中药学

黄慧才

中药活性成分及手性药物创新合成研究

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结构修饰;中药手性成分类化合物的合成

2

中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黄慧才18924065869

中药学院

65

中药学

李熙灿

中药学

1中药保健的化学机制;2中药抗氧化剂调控干细胞

中药小分子调控iPSCs成软骨分化的网络共激活机制

1

中药或药学专业;主修过《有机化学》

13725245780lixican@126.com

中药学院

66

中药学

段礼新

中药资源

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

知母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生化功能研究

1

生物工程、代谢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或者酵母工程菌构建,生物发酵相关经验优先。

段礼新,nlizn@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7

中药学

苏桃

中药药理学

中药抗炎及抗肿瘤药理

1.豨莶草酒炙调控TLR4Notch1信号crosstalk”增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2.中药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1

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

苏桃sutao@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8

中药学

王少贵

药理学

消化代谢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自噬调控与急性胰腺炎

2

1.博士应届毕业或毕业3年内,35岁以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毕业;2.具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组织病理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等工作经验者优先;3.全职、全脱产。

王少贵15595837833

中药学院

69

中药学

吴宝剑

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药物和疾病的钟控机制研究

2

生物医药相关学科(掌握药理学和生物学相关技术)

吴宝剑/18617327322

中药学院

70

中药学

赵钟祥

中药化学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发现

(1)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调控探讨救必应降血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基于体内过程的岭南特色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源分子发现

1

中药学或药学

赵钟祥,020-39358072zzx37@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1

中药学

张荣

中药药理学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功效机制

1.AMPA/NMDA受体介导外侧缰核谷氨酸能-中缝背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双相调控参与生命早期应激抑郁的分子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研究(82074219)2.基于外侧缰核‐中缝背核神经环路AMPA/NMDA受体依赖的突触可塑性探讨调肝治法干预社交隔离下青少年抑郁损伤的生物学机制(2021A1515012572)3.中药抗青少年抑郁的作用及新靶点发现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2021xk29)

1

中药学或药学或药理学专业,具有神经生物学背景者优先

张荣13560153358

中药学院

72

中药学

周玖瑶

中药学

中药对肾脏疾病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S1PR4介导RhoA/ROCK通路调控慢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及真武汤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1

中药学类、药学类、中西结类专业

周玖瑶1862078313802039358084

中药学院

73

中药学

陈立凯/詹若挺

中药资源学

岭南中药植物遗传资源、育种与利用

岭南中药资源成分遗传代谢解析与育种创新研究

2

植物分子生物学、中药学、植物遗传育种等背景

陈立凯chenlk@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4

中药学

陈扬

中药药理

1.天然药物药理机制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的靶点研究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1

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或药学理论基础和浓厚的科研兴趣,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

陈扬;13500013336

中药学院

75

中药学

李伟荣

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胆固醇血症27-羟基胆固醇脑损伤所致AD的机制研究

1

医药或中医药相关专业背景

李伟荣13602229575

科技创新中心

76

中药学

陈桐楷

中药药剂学

中药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中药活性成分仿生递送系统靶向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

2.基于黑磷的Tau蛋白靶向复合纳米载体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疗机制研究

2

1、在国内外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学位。具备材料制备与表征、药物递送、细胞培养、动物实验操作、活体成像、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流式分析等以上一个或多个相关实验技能者优先;2、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3、在本专业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劳诚实有上进心。

陈桐楷15017558987

科技创新中心

77

中药学

李耿

中药学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SARS-2冠状病毒假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中药抑制剂筛选研究

1

1.具有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背景。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熟悉动物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操作)

3.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龙海珊

15521263189

动物实验中心

78

中西医结合

林丽珠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

1.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肺癌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2.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获益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

4.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协同创新研究及高水平团队建设(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

1

1.有肿瘤专业背景;

2.基础研究者优先。

李雪维,13600029052

第一临床医学院

79

中西医结合

曹洋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基于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AMs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侵袭转移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基于基膜聚糖—连环蛋白p120ctn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益肺散结丸干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4.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创新科研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工程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

曹洋,13802945884

第一临床医学院

80

中西医结合

钟崇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肝癌侵袭转移与干预;中药抗癌机制研究

1.基于外泌体介导miR-23a-3p调控EMT探讨健脾化瘀方抑制肝癌转移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健脾化瘀方调控外泌体miR-24-3p抑制肝癌细胞EMT和转移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外泌体介导miRNAs调控肝癌转移机制及健脾化瘀方干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4.肝切除对比TACE治疗可切除的BCLCB/C期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1

1.国内外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肿瘤学,外科学,生物信息学,药学或中药学,分子医学等相关专业),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有一定科研能力,在专业有影响力SCI杂志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进取、创新和奉献精神。

钟崇,13631350782zhongchong1732@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81

中西医结合

邓高丕

妇科

妇科疑难疾病

化瘀消瘤法调控ACSL4介导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1.专业方向: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2.在本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工作成果。

3.具有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

邓高丕,13005162679denggaopi@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2

中西医结合

江晓兵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调控骨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2.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3.ALKBH5介导mTORm6A去甲基化抑制自噬探讨左归丸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4.地舒单抗影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项目,10万)

5.中医药防治老年脊柱伤病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6.NF-κB调控SASP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巨噬细胞极化M1/M2失衡及龟板干预机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7.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人才计划)(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8.ZNF702P-miR214-NFκB作为ceRNA网络调控左归丸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具有扎实的骨科、生物工程、脊柱外科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研究背景,有志于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热爱科研工作,具有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能够独立撰写和发表SCI论文,并进行相关基金申请;

●优先招聘条件:

1.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骨科Q1SCI论文1篇以上者;

2.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项者;

3.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参加国家级研究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者。

江晓兵,1363249448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3

中西医结合

马武华

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

困难气道管理;中医药与器官保护

1.NLRP3细胞焦亡调控ILC2s-NMU1轴在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干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micro-RNA-223调控NLRP3/1L-1β轴细胞焦亡在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及针刺干预机制(广州市科技厅项目)

3.依托咪酯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观察(广州市科技厅市校()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基础研究项目)

1

临床医学或者中西医结合专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马武华,13318860680gzmwh@aliyun.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4

中西医结合

邱士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①神经影像研究

②脑科学研究

1.2型糖尿病脑衰老演变分析及早期稳健预测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2.广州市重大脑疾病早期影像诊断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中西医多学科协同团队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医学专业或工科背景;

2.熟悉神经影像分析流程,具备神经影像数据分析处理经验者优先;

3.具备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或计算机编程基础,能够熟练使用pythonRMatlab等分析处理软件者优先;

4.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过高分SCI者优先。

邱士军,13922221050

第一临床医学院

85

中西医结合

王陵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

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基于HMGB1/RAGE-自噬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中医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专业等。

王陵军,1591575620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6

中西医结合

张锦芳

中西医结合临床

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

骨肿瘤表观遗传调控及中医药防治的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生物学、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有科研经历,发表过SCI论文

张锦芳,13724839892

第一临床医学院

87

中西医结合

侯政昆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药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1.《中医七情量表》研制及其考评的不同定性方法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身心健康的智能测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重点领域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计算机、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专业背景优先)

侯政昆,18820760975

第一临床医学院

88

中西医结合

曾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血管微环境中西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1

临床专业背景

曾星

131195800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89

中西医结合

范小平

心血管外科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

罗伊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

夏宇13902304424

第二临床医学院

90

中西医结合

韩凌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免疫药理

1.中医药防治寻常型银屑病的血清标志物发现及转化研究(2020B1111100006);

2.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的血清标志物(SZ20212229

2

1.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专业优先;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韩凌

15817180898

第二临床医学院

91

中西医结合

黄闰月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防治风湿免疫病

1.基于血栓素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探究血瘀证促进骨破坏的分子机制2.专病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3.中药复方防治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4.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湿证相关慢病队列与干预、方药开发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

3.科研能力扎实、英语水平突出

黄闰月15889932190

第二临床医学院

92

中西医结合

黄绍刚

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

1.国自然面上项目: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失调致脑肠互动异常研究IBS-D肝郁脾虚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81974563

2.国自然面上项目:从TLR5-IRF4通路活化LPDC介导肠道炎症研究UC大肠湿热证及清肠消澼饮干预的作用机制(82174318)

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B1111100010

4.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参苓白术散联合专病方治疗脾虚湿阻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SZ2021ZZ44)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协同创新团队(2021xk63)

2

1.35周岁以下,获得消化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方向)、中医内科(消化方向)学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毕业2年内;

2.熟练掌握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技能(如qPCRWBIHCIF等);

3.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如IBSIBDPLGC)、动物手术、动物行为学实验的经验;

4.较强的英文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近3年内至少发表过1篇影响因子3分以上的SCI论文;

5.热爱科研并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精神;具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执行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6.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

郑欢1889860794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3

中西医结合

黄宪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三种AGEs游离加合物参与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与实验诊断价值研究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康春敏

13246809116

第二临床医学院

94

中西医结合

李俊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

基于脓毒症关键病机的中医药干预系列研究(YN10101908

1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符合国家规定的博士后进站条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在国内外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

4.年龄原则上在35岁以下(含35岁,即未到36岁生日),身体健康;

5.有相关研究背景及已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5

中西医结合

李润泽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基础及临床研究

基于鞘脂代谢阐释苇茎汤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的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中药药剂学、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李润泽

153637409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6

中西医结合

刘博

中西医结合基础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

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97

中西医结合

刘旭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

2~3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临床医学方向

刘旭生1350307870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8

中西医结合

潘胡丹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制剂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99

中西医结合

汪根树

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肝脏移植和肝脏外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METTL3通过调控LncHOTAIRM1激活CD8+T细胞自噬介导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3

具备肝移植、肝胆外科或相关实验研究经验

汪根树

1591587617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

中西医结合

王静蓉

中西医结合基础

糖组学,脂组学

1.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建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风险预警及预后;(2)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评价中药疗效并发现调控糖基化及鞘脂代谢的中药关键物质

1

有丰富的液相色谱-质谱使用经验及组学分析研究背景,最好有糖组学及脂组学相关研究经历,有良好的SCI文章发表记录

王静蓉wangjr1972@g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1

中西医结合

王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冠心病

1.mTORC1/NRBF2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痰瘀同治”法促进缺血损伤心肌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基于肠道菌群-FXR胆汁酸代谢轴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3.基于氧化还原态失衡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4.基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障碍探讨“痰瘀互结”致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及丹蒌方干预研究

1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3年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者;

5.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王磊

1372407838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2

中西医结合

王志宇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

防治肿瘤

基于代谢-免疫调控通路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规律与中医药干预研究

1

1.符合我校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详见招收简章;

2.肿瘤学或中医药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王志宇

1881948076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3

中西医结合

谢莹

中西医结合基础

纤维化及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TOR调控狼疮脂代谢对T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2

医学、药学、中医、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研究经历

谢莹leoxieying16@outlook.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4

中西医结合

郑广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和银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痰湿型结直肠癌的免疫全景研究SZ2021ZZ20

1

病理学专业背景或有从事肿瘤研究相关经历

郑广娟13726861958zhengguangjuan@163.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5

中西医结合

陈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微生物耐药机制及抗感染免疫研究

1.sRNA对铜绿假单胞菌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2072345

2.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异质性耐药的调控作用研究,81871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01-012022-12-3157.0

1

临床微生物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13719293587

第二临床学院

106

中西医结合

吴万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铁蛋白促进铁死亡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2

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专业

王苏美

18820028744

第二临床学院

107

中西医结合

郑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的研究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相关研究

3

细胞外囊泡研究经验

赵清18825144487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8

中西医结合

赵可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非编码RNA、中药外泌体领域

1.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调节骨代谢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基于体内靶向性和生物活性探讨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归经特性。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中药外泌体临床应用研究

3

1.具有良好的自主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可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与课题申报书。3.有纳米材料或细胞外囊泡研究背景。

赵可伟13711355225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9

中西医结合

何彦丽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抗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

基于MAP3K3通路干预PD-L1表达探讨LBP在改善肺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81873154

1

硕士或博士专业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或基础医学方向,年龄35岁以下

18928702181

基础医学院

110

中西医结合

宋阳

中西医结合

中西结合妇幼健康管理

隔代照料慢性病儿童的家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1

有妇儿科医护背景或公共卫管理专业背景

席薇39358370

护理学院

111

中西医结合

叶增杰

中西医结合临床

患者报告结局

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特质心理韧性指数的构建及迁移研究

1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或致力于护理学研究的其他学科背景;

4、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科研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至少在SCI期刊上发表过1篇论文;

席薇39358371

护理学院

一、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205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学校科研设施及平台完善,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共计55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由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致力于打造基础医学、生命科学、药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协同共进的发展理念,近年全力建设并完善了八大优势科研创新平台: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实验设施与办公环境均达到国内外同级别先进水平。

二、流动站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招聘方向

医药类相关专业、生命科学类、卫生管理类、外语类、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四、招聘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https://rsc.gzucm.edu.cn/info/1053/2511.htm

五、岗位待遇

1.优厚的薪酬待遇:

校本部博士后基础年薪25-35万起;附属医院博士后基础年薪30-50万。同时享受学院绩效,待遇上不封顶!

2.充足的科研经费:

在学院、合作导师提供科研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个人业绩配套科研启动经费10-30万!

3.良好的激励机制:

根据入站前业绩设ABC三个岗位,动态管理,达到上一级岗位出站要求补齐年薪差额!

4.清晰的发展前景:

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动态调整,达到考核要求优先留校(事业编制)

5.提供博士后公寓或2500/月住房补贴;

6.入站满足条件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受指标限制;

7.博士后项目资助:

1)“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政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

3)广东省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年限为2年(不重复享受15万博士后日常经费拨款)。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4)“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澳门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人民币和36万澳门币。

5)“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合作导师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或接近)。

6)“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政资助每人3万元。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自然科学)/15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一等资助:12万元(自然学科)/8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二等资助:8万元(自然学科)/5万元(社会科学)。

8)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条件优秀者待遇及科研启动经费可一人一议;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详见文末链接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编制留人!

六、出站要求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

七、进站流程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

招收计划详见附件(师资博士后计划另行公布)。

八、博管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小宁

电话:020-39356028

邮箱:luxiaoning@gzucm.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申请/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917

邮编:510006

附件1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附后)

附件2-3进站相关表格(见附件)

附件4各招收单位联系及待遇简表(见附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表

序号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课题名称

拟招收人数

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所属学院(单位)

1

中西医结合

刘良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3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免疫学、临床免疫、基础免疫、中西医结合、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2

中西医结合

王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930113):麝香通信滴丸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分子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经费300万元;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0):气虚证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经费1186万元;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心衰的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传承创新团队,经费200万元。

2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心血管相关研究学习或工作经历;3、发表过心血管相关学术论文。

陈奕君18810619033

中药学院

3

中医学

许能贵

针灸推拿学

针灸效应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络功能的研究-足厥阴肝经和生殖器官特定联系的生物学机制(2019YFC170910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8);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基于AI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病获效机制的传承创新团队(ZYYCXTD-C-202004

1-2

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学专业,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影像学专业,或人工智能专业等。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王老师020-3935410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4

中医学

潘华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脾胃系疾病

1、胃“炎-”微环境证候演变规律及扶正为主病证结合研究(2020B1111100011);2、基于“虚瘀毒”病机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法调控ANGPTL2/α5β1介导胃3“炎—癌”转化增殖迁移机制研究(82174319);3、从PKA/NLRP3炎症小体-巨噬细胞焦亡”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81973816)

1

1、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肖碧娟18620463187

科技创新中心

5

中医学

林彬

中医药管理学

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体医养”融合与社区中医慢病管理、数字中医健康养生模式研究

1.数字技术与中医师承教育深度融合研究(GD21ZDZJY01

2.广州数字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构建研究(2022GZGJ184

3.广东省社科联重点实验室“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粤社科联函[2021]50号)

4.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粤社科联通[2021]31号)

5.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GD20XJY16

6.广东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功法——八段锦)(粤教体函[2020]15号)

7.中医运动处方与心理干预创新团队(2020WCXTD003

8.“医体养”融合中医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2020SKZD03

9.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2024-190

1

有志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人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6

中药学

刘中秋

中药药理学

基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原理的中药药效和毒性作用的机理以及防治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

[1]“解毒-通脉中药毛冬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把点-多成分互作网络调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项目编号:81930114297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肝肠三循环调控黄酮和含黄酮中药干预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1720108033234万元,2018.01-2022.12,在研;

[3]“心宝丸精准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解析及新标志发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编号:2020B1111100004500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

药理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

王莹13610124683

中药学院

7

中药学

王宏斌

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项目

2

中药学、生物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8

中医学

张忠德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

整合多体液蛋白质组研究新冠病毒对机体的影响及中医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

1.专业方向: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或医学免疫学、分子病毒学选其一

2.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参与多中心临床实验经验,或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

中医学

杨忠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临床评价

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科技部+企业配套项目)

2.CJXZ奖励计划(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临床研究经验的优先。

倪世豪,nishihao@stu.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中医学

罗颂平

中医妇科学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1.补肾安胎法调控PIEZO1介导MAPK/Akt/Notch通路交互作用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控滋养细胞RNAm6A甲基化介导自然流产母胎界面NK细胞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岭南补肾法治疗先兆流产和复发性流产的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4.中医药女性生殖调节与安全性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已发表SCIIF大于3分)大于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中西医结合

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1

要求具备扎实中西医皮肤病专业知识、皮肤免疫方向试验研究经历,以及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莫秀梅13650755038

第二临床医学院

12

中西医结合

卢传坚

中西医结合临床

银屑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传承创新团队(2012年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400万)

2.基于交叉组学的脾虚湿阻证自身免疫病“异病同治”免疫学机制研究(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经费260万)

3.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2020年广东省科技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经费1000万)

4.中西医结合优选方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瘀证临床评价及多组学机制探讨(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1600万)

5.基于临床评价和多组学技术构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新方法(2022年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500万)

2

1.免疫学

2.皮肤性病学

邓浩

15013083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3

中医学

冼绍祥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1.基于“病证结合”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Rab7/mTOR/TFEB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机制探讨益气活血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于Mtln调控肌浆网-线粒体交互作用下的钙稳态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王陵军,smu86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4

中医学

林定坤

中医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及关节相关疾病

1.促进中医骨伤科优势诊疗技术传承与现代化专项;

2.补肾活血汤调控lncRNA-Dancr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No.82074451);

3.TUDCA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No.2019A1515010323)

1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李想13609793555

第二临床医学院

15

中医学

刘凤斌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医辨证诊断的定量化、标准化;中医临床疗效的合理评价

1.健脾清热活血法通过调控circ0062649-miR632-CLUmRNA网络抑制C-mvc转录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炎-”转化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病证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病的协同创新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3.基于肠道微生态-免疫研究病证结合防治脾胃重大疑难疾病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4.开郁降逆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医、中西医、中药学、计算机智能诊断(医学信息工程)

谢嘉丽,1357034694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6

中医学

吴伟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药物研发

1.基于P2RY12受体介导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栀子苷干预晚期AS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冠心病热毒血瘀病机理论与清热活血方医院制剂开发的研究(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项目)

3.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研究

1

1.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具备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3.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中医学或中药学或中西医结合优先。

李俊龙,158171453661856188389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

中医学

李荣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

防治心系疾病

1.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2.心衰预防与康复研究(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辨证方案循证优化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基于中医金三角法则探索康心方干预心衰病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5.康心方配方颗粒对气虚血瘀水停证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临床疗效的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6.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7.基于中医金三角理论探讨康心方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局项目)

1

1.专业要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专业方向。

2.有相关研究成果或省部级以上课题者优先。

李荣,13798184933

第一临床医学院

18

中医学

李赛美

中医临床基础

1.中医经典的教育教学研究;2.经方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火热立论的名医验方汉唐平干预初发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及机制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2.岭南伤寒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具有中医学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掌握中医经典知识。

2.第一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3.在课题申报,专利申请、中医科普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

李赛美,1581815901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9

中医学

庄礼兴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脑病

1.“靳三针调神针法”改善PD焦虑及通过线粒体自噬调控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规范化应用及临床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期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1

中医药治疗脑病的基础研究或临床疗效机制研究

范靖琪,1638393444@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学

林国华

针灸推拿学

针灸镇痛/针灸戒断

1.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项目)

2.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

3.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4.南山区2022年度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项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目项)

1

中医学专业优先

权婧宜,1350001846319950915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

中医学

曾诚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障碍的中医药调节

基于HIF-1α/EZH2/SF-1表观遗传修饰研究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发表过SCI文章

曾诚,18011978090109040546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2

中医学

郜洁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防治

生殖障碍研究

1.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女性生殖健康与安全性的中医药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节IL4I1介导蜕膜细胞铁死亡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重点实验室(市校(院)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至少已发表SCI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23

中医学

王海彬

中医骨伤科学

股骨头坏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1.从肾主骨生髓探讨骨质疏松症中m6A去甲基化转移酶FTO介导成骨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骨关节炎的表观遗传机制及中药防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具有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背景

何博士,1562609041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4

中医学

张顺聪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及脊柱相关疾病

1.中药外泌体在补气通络胶囊调控骨代谢中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学科研究重大项目)

2.新型智能骨折复位床联合数字导航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专项研究)

3.MAPK/NF-κB轴探讨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调控JNK/ERK/P38/IκB-α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4.补气通络胶囊通过外泌体上调Mucin1及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张顺聪,13602765101

唐永超,1356023742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5

中医学

阮岩

中医五官科学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小青龙汤通过ILC2s介导JAK/STAT通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耳鼻喉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紫辛鼻鼽颗粒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的Ⅱ期临床试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1

中医五官科学方向,西医耳鼻喉科研究背景,发表SCI文章一篇及以上,掌握基本的科研思维及了解课题申报相关工作。

周敏,13710723297minzai5366@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6

中医学

俞晓艺

中医五官科学(眼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视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1.基于LncRNA-MIAT竞争性结合miR-150-5p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机制探讨滋肾健脾化瘀方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眼科专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循证能力提升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方向及团队建设项目)

1

1.具有医学、药学、生物学、中医学、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背景,获博士学位。

2.英语熟练,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及书写论文。

3.品学兼优,具有较强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

俞晓艺,1353388920013533889200@139.com

陆昶锦,15228850257,

641207389@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7

中医学

包崑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诊治膜性肾病的研究

1.基于代谢紊乱-Th17/Treg失衡探讨湿邪在膜性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81974565

2.基于cGASSTING-NFκB信号通路研究三芪祛湿方延缓膜性肾病足细胞衰老的机制(2022A1515011628

1

1.肾病或生物医药相关专业;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IF3)者优先

包崑

13711224369

第二临床医学院

28

中医学

蔡业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1

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或医疗人工智能,或健康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背景,有应用于神经病学或中医学的研究经验者优先

蔡业峰

13631333842

第二临床医学院

29

中医学

陈博来

中医骨伤科学

脊柱

1.基于DBC1-SIRT1介导神经元铁死亡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探讨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成分纳米硒制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82174396);

2.纳米硒载药体系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21A1515011455);

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防治腰椎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202102010012);

4.广东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防治脊柱脊髓疾病创新团队(2021KCXTD020)。

3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林涌鹏

13450361386

第二临床医学院

30

中医学

陈前军

中医外科学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

基于Cav-1/Nrf2信号通路研究黄芪甲苷联合化疗对乳腺癌干细胞协同增效的生物学机制

2

1.近期或将要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英语熟练,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接受)过一篇SCI研究论文;

2.肿瘤领域或者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经验;

3.个人有从事科研的意愿,具团队意识,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认真负责;

4.较强的科研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左谦,

电话

13580536029

E-mail

zoey891112@yahoo.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1

中医学

符文彬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研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前额叶M1-Ach受体调控谷氨酸/γ-氨基丁酸平衡介导突触可塑性探讨针刺快速抗抑郁的机制,82074522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针刺拮抗GABA中间神经元受体调控突触可塑性的快速抗抑郁机制,2019A1515012043

3.2019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及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7

4.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皮内针对阈下抑郁人群大脑执行控制系统功能重置的神经机制研究,YN2019ML13

5.深圳宝安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横向课题-“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6.2022年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型)项目_针灸科(20220095);

7.“针灸治疗抑郁及认知障碍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3

有针灸相关研究基础与工作经验优先

吴倩,13580323354(手机微信同号)

第二临床医学院

32

中医学

郭建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

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中医药干预

2.中医湿证全国多中心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3.基于脑肠肺轴γδT细胞/IL-17信号通路探讨通腑醒神方对卒中相关肺炎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基金)

4.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大项目)

3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发表过SCI论文、具有多中心临床研究、多组学、生物信息、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相关背景优先考虑

郭建文13724899379;

邮箱:jianwen_guo@qq.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3

中医学

黄清春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评价体系研究—以2011-2021年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为例

2

医学博士,从事风湿免疫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

李雪18819209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34

中医学

林琳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

基于ROS-ERstress-Ca2+信号通路研究健脾益肺II号减少COPD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既往从事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或药物治疗COPD机制研究等方向

吴蕾13794374910

第二临床医学院

35

中医学

毛炜

中医内科学

1.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

2.湿证模型与发病机制研究

1.肾茶祛湿治疗高尿酸及高尿酸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运用PK-PD联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肾茶治疗高尿酸肾损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或西基础医学专业;具有开展中医药或肾病相关基础研究经历;具有良好英文水平,曾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毛炜maowei@guucm.edu.cn;1380886496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6

中医学

庞龙

中医五官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1.基于EPO/EPOR研究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抗VEGF后的干预机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2.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视神经萎缩残余视功能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35周岁以下(198611日及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具有中医五官科学、眼科学学科背景

庞龙

1371122873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7

中医学

温泽淮

中医内科

临床研究方法应用

湿证登记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的研究

1

公卫及卫生统计专业背景,或具有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经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人员

周莉

第二临床医学院

38

中医学

杨洪艳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护阳养坤方通过RNA-m6A甲基化动态修饰调控卵巢颗粒细胞死亡线粒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1

中医、西医妇科

杨洪艳

13662465058

第二临床医学院

39

中医学

杨志敏

中医内科学

中医治未病研究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人群预警与干预研究;

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装备研究;

3.脐针治疗慢性失眠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2.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徐福平15902042439

第二临床医学院

40

中医学

张北平

中医内科学

消化道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诊治

1.基于IFN-γ调控巨噬细胞溶酶体活化探讨清解伏毒法减轻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

2.中医药对轻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3.人工智能舌苔图像采集与识别研究;

4.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李兆申院士配备科研团队项目);

5.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筛---防研究;

6.消化道炎-癌转化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7.类泛素化Neddylatio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免疫治疗抵抗中的机制研究;

8.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药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系列评价研究

1

1.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背景优先考虑

2.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钟彩玲

135805654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41

中医学

招远祺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1.祛湿化痰法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探索性研究(中医二院[2020]20)(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2.基于TLR4信号通路探讨升清降浊法对EAE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形态的影响(2020A1515010595)(省自然科学基金);

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升清降浊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研究(20200202003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招远祺;tcm2008@126.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42

中医学

邹旭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新冠肺炎

1.基于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探讨邓老暖心方防治心梗后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2019B1515120040

2.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2022YFC0867500

3.新冠肺炎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扶正转阴方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2021A1111110004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20223011

1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有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经历

尚宝令

13610208480

第二临床医学院

43

中医学

孙景波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项目“岭南中风病湿痰化热生风机制研究团队”课题及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症兼中医湿证复合动物模型复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有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

孙景波,

电话13642627661邮箱

gdszyysjb@gzucm.edu.cn

第二临床医学院

44

中医学

魏秋实

中医骨伤科学

1、骨病异病同治研究;2、数字骨伤医学研究

[1]中医骨伤特色膝关节内翻矫正外骨骼支具系统研发(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2022年度第一批联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IR012,时间:2022.5-2024.5.经费220万元,主持,在研);[2]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编号:2021XK41,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主持,在研);[3]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编号2021ZDZX2005,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元,主持,在研)[4]整合交叉组学网络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专题,编号:202206010184,时间:2022.4.1-2025.3.31,经费;50万元,主持,在研);[5]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猫眼草黄素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20221199,时间:2022.1.1-2023.12.31,经费:1.5万元,主持,在研);[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生物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建设及活血通络法精准化治疗方案研究(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经费:10万元,时间:2022.01.01-2024.12.31,主持,在研);[7]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中医学)后备人才培育项目(已立项,合同书未下达,时间:2022-2024年,经费:60万元,主持,在研)

1

获得中医骨伤科学、骨外科学、中医诊断学或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何晓铭13760724683

第三临床医学院

45

中医学

黄宏兴

中医骨伤科

1、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2、骨质疏松症

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81973886)

1

骨伤科学或骨科学专业毕业

黄宏兴13922726488

第三临床医学院

46

中医学

李坤寅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治疗妇科癥瘕及杂病

基于Notch-1调控糖酵解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干预机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缺氧诱导细胞自噬稳态失衡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干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研究

1

中医学/妇科学

关永格13430372836

第三临床医学院

47

中医学

黎晖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候实质与客观化

牛珀至宝微丸通过HMGB1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防治感染性休克

中医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

2

免疫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人工智能等专业学习或研究经历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8

中医学

骆欢欢

中医基础理论

湿证证候基础

20225-202412月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一流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0221-202512月基于肠黏膜水液转运紊乱—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介导铁死亡探讨“湿胜则濡泻”病机本质(821742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万,主持,启动

20216-202312月《黄帝内经》病因学与防治基础研究团队(2021xk40)一流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

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9

中医学

史亚飞

中医基础理论

肝病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CaSR介导MAPKs/Cytc/Caspase-3

通路调控青少期应激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可塑性及调肝治法干预作用研究

2、青少期抑郁前额叶皮质-中缝背核环路谷氨酸能神经元投射CaSR调控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

2

1、已经或即将获得中医药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具有中医肝病证研究、情志病学、脑病学、针灸学研究,或神经科学、神经药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背景的博士;

2、善于沟通和交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4、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史亚飞,

13798046294

基础医学院

50

中医学

李永宸

中医医史文献

疾病医疗社会史

1、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资助项目:清末岭南卫生典籍五种校注(22GJC067);2、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学校卫生研究(2021SKZD01);3、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项目:《广州大典》清末5“卫生”典籍研究(2019GZZ02

1

综合性大学历史学专业或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

李永宸13380067277

基础医学院

51

中医学

刘鹏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学术史

古代中医知识“传统”的构建及其近现代学术嬗变研究

1

具备中医学或历史学(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方向)专业背景者优先

刘鹏

liupeng@gzucm.edu.cn

18660167605

基础医学院

52

中医学

唐纯志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针刺循经取穴效应规律及中枢机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优先考虑

唐纯志1371033321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3

中医学

许云祥

针灸推拿学

针灸临床效应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针灸调节骨代谢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1

中医学、骨科学或生物学背景优先考虑

许云祥1331608185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4

中医学

潘华山

针灸推拿学

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病症及

运动损伤康复与治疗

运动干预慢性病智能化健康促进服务中心(SC03-02.8

雌激素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保护FAT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损伤及针刺干预机制研究(2021KTSCX237

基于“脾主肌”理论探讨健脾强肌方调控CRTC2/CREB通路介导运动性疲劳糖异生机制的研究(2021A1515011506

合募配穴预埋线调控NF-κB/NLRP3信号轴介导细胞焦亡防治Hp相关运动应激性溃疡机制研究(2020KTSCX256

1

1、年龄在35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期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研究型论文一篇及以上(如共同第一作者,影响因子需达到3.0以上;

4、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6、专业要求:中医学。

荆纯祥

1350135512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5

中医学

王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肠道CYP3A酶代谢途径探讨补肾益智方提高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研究(81973918);2“醒脑开窍”代表方剂配伍规律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020A0505100052);3、中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19KSYS005)4、基于RGD休息纳米递送系统靶向LMX1B逆转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技术开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E2-6316-222-453-001

1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中药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王奇13002003167

科技创新中心

56

中医学

黄水清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经典名方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

医学或药学研究背景

黄水清13808822929

科技创新中心

57

中医学

宋健平

中医临床基础

青蒿素类药物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

1.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3)2.中国(广东)-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后期建设;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与传统医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基于青蒿的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5.青蒿素联合凉血散血药对脑型疟营血分证脑部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2

中医学、中药学、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医药相关专业

宋健平13925116028

青蒿研究中心

58

中医学

周尚成

中医药管理学

疾病负担分析

1.中医优势病种疾病负担分析

2.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评价理论模型构建及应用

2

1.健康大数据分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管理学相关学科研究背景;

2.有发表过SCI/SSCI原创性研究论文优先。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59

中药学

唐洪梅

中药学

中药新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消化药理与分子机制

1.疏肝健脾止泻法调控ENS干预肝郁脾虚型IBS-D的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智能导航的岭南特色膏方安全性评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

3.扶正消瘤颗粒新制剂开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唐洪梅,13924022239020-86358342

第一临床医学院

60

中药学

刘博

中药学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61

中药学

赵瑞芝

多糖结构与功能;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固本祛湿化瘀方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病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3

中药学/药学/材料学/化学/医学/中医学专业

赵瑞芝

13610241754

第二临床医学院

62

中药学

周华

中药药理学

心血管和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青藤碱调控mPGES-1基因特异性甲基化的机理及其用于筛选新型抗炎中药的示范研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相关研究经历

周华gutcmzhs@hot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63

中药学

靳红磊

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

1,双定位蛋白DRR1参与核质基因组稳定性双重调控机制研究;2,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2

生物学、生态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4

中药学

黄慧才

中药活性成分及手性药物创新合成研究

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结构修饰;中药手性成分类化合物的合成

2

中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黄慧才18924065869

中药学院

65

中药学

李熙灿

中药学

1中药保健的化学机制;2中药抗氧化剂调控干细胞

中药小分子调控iPSCs成软骨分化的网络共激活机制

1

中药或药学专业;主修过《有机化学》

13725245780lixican@126.com

中药学院

66

中药学

段礼新

中药资源

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

知母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生化功能研究

1

生物工程、代谢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或者酵母工程菌构建,生物发酵相关经验优先。

段礼新,nlizn@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7

中药学

苏桃

中药药理学

中药抗炎及抗肿瘤药理

1.豨莶草酒炙调控TLR4Notch1信号crosstalk”增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2.中药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1

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

苏桃sutao@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8

中药学

王少贵

药理学

消化代谢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自噬调控与急性胰腺炎

2

1.博士应届毕业或毕业3年内,35岁以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毕业;2.具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组织病理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等工作经验者优先;3.全职、全脱产。

王少贵15595837833

中药学院

69

中药学

吴宝剑

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药物和疾病的钟控机制研究

2

生物医药相关学科(掌握药理学和生物学相关技术)

吴宝剑/18617327322

中药学院

70

中药学

赵钟祥

中药化学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发现

(1)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调控探讨救必应降血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基于体内过程的岭南特色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源分子发现

1

中药学或药学

赵钟祥,020-39358072zzx37@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1

中药学

张荣

中药药理学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功效机制

1.AMPA/NMDA受体介导外侧缰核谷氨酸能-中缝背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双相调控参与生命早期应激抑郁的分子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研究(82074219)2.基于外侧缰核‐中缝背核神经环路AMPA/NMDA受体依赖的突触可塑性探讨调肝治法干预社交隔离下青少年抑郁损伤的生物学机制(2021A1515012572)3.中药抗青少年抑郁的作用及新靶点发现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2021xk29)

1

中药学或药学或药理学专业,具有神经生物学背景者优先

张荣13560153358

中药学院

72

中药学

周玖瑶

中药学

中药对肾脏疾病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S1PR4介导RhoA/ROCK通路调控慢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及真武汤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1

中药学类、药学类、中西结类专业

周玖瑶1862078313802039358084

中药学院

73

中药学

陈立凯/詹若挺

中药资源学

岭南中药植物遗传资源、育种与利用

岭南中药资源成分遗传代谢解析与育种创新研究

2

植物分子生物学、中药学、植物遗传育种等背景

陈立凯chenlk@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4

中药学

陈扬

中药药理

1.天然药物药理机制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的靶点研究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1

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或药学理论基础和浓厚的科研兴趣,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

陈扬;13500013336

中药学院

75

中药学

李伟荣

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胆固醇血症27-羟基胆固醇脑损伤所致AD的机制研究

1

医药或中医药相关专业背景

李伟荣13602229575

科技创新中心

76

中药学

陈桐楷

中药药剂学

中药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中药活性成分仿生递送系统靶向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

2.基于黑磷的Tau蛋白靶向复合纳米载体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疗机制研究

2

1、在国内外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学位。具备材料制备与表征、药物递送、细胞培养、动物实验操作、活体成像、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流式分析等以上一个或多个相关实验技能者优先;2、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3、在本专业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劳诚实有上进心。

陈桐楷15017558987

科技创新中心

77

中药学

李耿

中药学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SARS-2冠状病毒假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中药抑制剂筛选研究

1

1.具有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背景。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熟悉动物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操作)

3.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龙海珊

15521263189

动物实验中心

78

中西医结合

林丽珠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

1.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肺癌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2.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获益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

4.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协同创新研究及高水平团队建设(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

1

1.有肿瘤专业背景;

2.基础研究者优先。

李雪维,13600029052

第一临床医学院

79

中西医结合

曹洋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基于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AMs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侵袭转移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基于基膜聚糖—连环蛋白p120ctn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益肺散结丸干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4.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创新科研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工程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

曹洋,13802945884

第一临床医学院

80

中西医结合

钟崇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肝癌侵袭转移与干预;中药抗癌机制研究

1.基于外泌体介导miR-23a-3p调控EMT探讨健脾化瘀方抑制肝癌转移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健脾化瘀方调控外泌体miR-24-3p抑制肝癌细胞EMT和转移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外泌体介导miRNAs调控肝癌转移机制及健脾化瘀方干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4.肝切除对比TACE治疗可切除的BCLCB/C期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1

1.国内外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肿瘤学,外科学,生物信息学,药学或中药学,分子医学等相关专业),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有一定科研能力,在专业有影响力SCI杂志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进取、创新和奉献精神。

钟崇,13631350782zhongchong1732@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81

中西医结合

邓高丕

妇科

妇科疑难疾病

化瘀消瘤法调控ACSL4介导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1.专业方向: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2.在本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工作成果。

3.具有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

邓高丕,13005162679denggaopi@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2

中西医结合

江晓兵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调控骨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2.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3.ALKBH5介导mTORm6A去甲基化抑制自噬探讨左归丸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4.地舒单抗影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项目,10万)

5.中医药防治老年脊柱伤病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6.NF-κB调控SASP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巨噬细胞极化M1/M2失衡及龟板干预机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7.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人才计划)(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8.ZNF702P-miR214-NFκB作为ceRNA网络调控左归丸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具有扎实的骨科、生物工程、脊柱外科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研究背景,有志于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热爱科研工作,具有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能够独立撰写和发表SCI论文,并进行相关基金申请;

●优先招聘条件:

1.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骨科Q1SCI论文1篇以上者;

2.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项者;

3.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参加国家级研究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者。

江晓兵,1363249448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3

中西医结合

马武华

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

困难气道管理;中医药与器官保护

1.NLRP3细胞焦亡调控ILC2s-NMU1轴在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干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micro-RNA-223调控NLRP3/1L-1β轴细胞焦亡在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及针刺干预机制(广州市科技厅项目)

3.依托咪酯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观察(广州市科技厅市校()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基础研究项目)

1

临床医学或者中西医结合专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马武华,13318860680gzmwh@aliyun.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4

中西医结合

邱士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①神经影像研究

②脑科学研究

1.2型糖尿病脑衰老演变分析及早期稳健预测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2.广州市重大脑疾病早期影像诊断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中西医多学科协同团队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医学专业或工科背景;

2.熟悉神经影像分析流程,具备神经影像数据分析处理经验者优先;

3.具备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或计算机编程基础,能够熟练使用pythonRMatlab等分析处理软件者优先;

4.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过高分SCI者优先。

邱士军,13922221050

第一临床医学院

85

中西医结合

王陵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

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基于HMGB1/RAGE-自噬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中医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专业等。

王陵军,1591575620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6

中西医结合

张锦芳

中西医结合临床

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

骨肿瘤表观遗传调控及中医药防治的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生物学、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有科研经历,发表过SCI论文

张锦芳,13724839892

第一临床医学院

87

中西医结合

侯政昆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药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1.《中医七情量表》研制及其考评的不同定性方法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身心健康的智能测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重点领域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计算机、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专业背景优先)

侯政昆,18820760975

第一临床医学院

88

中西医结合

曾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血管微环境中西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1

临床专业背景

曾星

131195800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89

中西医结合

范小平

心血管外科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

罗伊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

夏宇13902304424

第二临床医学院

90

中西医结合

韩凌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免疫药理

1.中医药防治寻常型银屑病的血清标志物发现及转化研究(2020B1111100006);

2.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的血清标志物(SZ20212229

2

1.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专业优先;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韩凌

15817180898

第二临床医学院

91

中西医结合

黄闰月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防治风湿免疫病

1.基于血栓素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探究血瘀证促进骨破坏的分子机制2.专病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3.中药复方防治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4.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湿证相关慢病队列与干预、方药开发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

3.科研能力扎实、英语水平突出

黄闰月15889932190

第二临床医学院

92

中西医结合

黄绍刚

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

1.国自然面上项目: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失调致脑肠互动异常研究IBS-D肝郁脾虚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81974563

2.国自然面上项目:从TLR5-IRF4通路活化LPDC介导肠道炎症研究UC大肠湿热证及清肠消澼饮干预的作用机制(82174318)

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B1111100010

4.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参苓白术散联合专病方治疗脾虚湿阻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SZ2021ZZ44)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协同创新团队(2021xk63)

2

1.35周岁以下,获得消化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方向)、中医内科(消化方向)学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毕业2年内;

2.熟练掌握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技能(如qPCRWBIHCIF等);

3.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如IBSIBDPLGC)、动物手术、动物行为学实验的经验;

4.较强的英文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近3年内至少发表过1篇影响因子3分以上的SCI论文;

5.热爱科研并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精神;具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执行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6.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

郑欢1889860794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3

中西医结合

黄宪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三种AGEs游离加合物参与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与实验诊断价值研究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康春敏

13246809116

第二临床医学院

94

中西医结合

李俊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

基于脓毒症关键病机的中医药干预系列研究(YN10101908

1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符合国家规定的博士后进站条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在国内外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

4.年龄原则上在35岁以下(含35岁,即未到36岁生日),身体健康;

5.有相关研究背景及已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5

中西医结合

李润泽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基础及临床研究

基于鞘脂代谢阐释苇茎汤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的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中药药剂学、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李润泽

153637409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6

中西医结合

刘博

中西医结合基础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

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97

中西医结合

刘旭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

2~3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临床医学方向

刘旭生1350307870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8

中西医结合

潘胡丹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制剂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99

中西医结合

汪根树

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肝脏移植和肝脏外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METTL3通过调控LncHOTAIRM1激活CD8+T细胞自噬介导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3

具备肝移植、肝胆外科或相关实验研究经验

汪根树

1591587617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

中西医结合

王静蓉

中西医结合基础

糖组学,脂组学

1.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建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风险预警及预后;(2)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评价中药疗效并发现调控糖基化及鞘脂代谢的中药关键物质

1

有丰富的液相色谱-质谱使用经验及组学分析研究背景,最好有糖组学及脂组学相关研究经历,有良好的SCI文章发表记录

王静蓉wangjr1972@g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1

中西医结合

王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冠心病

1.mTORC1/NRBF2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痰瘀同治”法促进缺血损伤心肌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基于肠道菌群-FXR胆汁酸代谢轴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3.基于氧化还原态失衡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4.基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障碍探讨“痰瘀互结”致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及丹蒌方干预研究

1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3年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者;

5.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王磊

1372407838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2

中西医结合

王志宇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

防治肿瘤

基于代谢-免疫调控通路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规律与中医药干预研究

1

1.符合我校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详见招收简章;

2.肿瘤学或中医药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王志宇

1881948076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3

中西医结合

谢莹

中西医结合基础

纤维化及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TOR调控狼疮脂代谢对T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2

医学、药学、中医、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研究经历

谢莹leoxieying16@outlook.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4

中西医结合

郑广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和银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痰湿型结直肠癌的免疫全景研究SZ2021ZZ20

1

病理学专业背景或有从事肿瘤研究相关经历

郑广娟13726861958zhengguangjuan@163.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5

中西医结合

陈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微生物耐药机制及抗感染免疫研究

1.sRNA对铜绿假单胞菌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2072345

2.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异质性耐药的调控作用研究,81871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01-012022-12-3157.0

1

临床微生物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13719293587

第二临床学院

106

中西医结合

吴万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铁蛋白促进铁死亡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2

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专业

王苏美

18820028744

第二临床学院

107

中西医结合

郑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的研究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相关研究

3

细胞外囊泡研究经验

赵清18825144487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8

中西医结合

赵可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非编码RNA、中药外泌体领域

1.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调节骨代谢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基于体内靶向性和生物活性探讨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归经特性。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中药外泌体临床应用研究

3

1.具有良好的自主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可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与课题申报书。3.有纳米材料或细胞外囊泡研究背景。

赵可伟13711355225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9

中西医结合

何彦丽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抗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

基于MAP3K3通路干预PD-L1表达探讨LBP在改善肺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81873154

1

硕士或博士专业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或基础医学方向,年龄35岁以下

18928702181

基础医学院

110

中西医结合

宋阳

中西医结合

中西结合妇幼健康管理

隔代照料慢性病儿童的家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1

有妇儿科医护背景或公共卫管理专业背景

席薇39358370

护理学院

111

中西医结合

叶增杰

中西医结合临床

患者报告结局

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特质心理韧性指数的构建及迁移研究

1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或致力于护理学研究的其他学科背景;

4、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科研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至少在SCI期刊上发表过1篇论文;

席薇39358371

护理学院

一、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205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学校科研设施及平台完善,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共计55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由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致力于打造基础医学、生命科学、药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协同共进的发展理念,近年全力建设并完善了八大优势科研创新平台: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实验设施与办公环境均达到国内外同级别先进水平。

二、流动站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招聘方向

医药类相关专业、生命科学类、卫生管理类、外语类、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四、招聘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https://rsc.gzucm.edu.cn/info/1053/2511.htm

五、岗位待遇

1.优厚的薪酬待遇:

校本部博士后基础年薪25-35万起;附属医院博士后基础年薪30-50万。同时享受学院绩效,待遇上不封顶!

2.充足的科研经费:

在学院、合作导师提供科研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个人业绩配套科研启动经费10-30万!

3.良好的激励机制:

根据入站前业绩设ABC三个岗位,动态管理,达到上一级岗位出站要求补齐年薪差额!

4.清晰的发展前景:

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动态调整,达到考核要求优先留校(事业编制)

5.提供博士后公寓或2500/月住房补贴;

6.入站满足条件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受指标限制;

7.博士后项目资助:

1)“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政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

3)广东省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年限为2年(不重复享受15万博士后日常经费拨款)。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4)“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澳门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人民币和36万澳门币。

5)“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合作导师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或接近)。

6)“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政资助每人3万元。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自然科学)/15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一等资助:12万元(自然学科)/8万元(社会科学);面上二等资助:8万元(自然学科)/5万元(社会科学)。

8)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条件优秀者待遇及科研启动经费可一人一议;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详见文末链接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编制留人!

六、出站要求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

七、进站流程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

招收计划详见附件(师资博士后计划另行公布)。

八、博管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小宁

电话:020-39356028

邮箱:luxiaoning@gzucm.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申请/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917

邮编:510006

附件1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附后)

附件2-3进站相关表格(见附件)

附件4各招收单位联系及待遇简表(见附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度学科博士后招收计划表

序号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课题名称

拟招收人数

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所属学院(单位)

1

中西医结合

刘良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3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免疫学、临床免疫、基础免疫、中西医结合、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2

中西医结合

王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930113):麝香通信滴丸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分子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经费300万元;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0):气虚证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经费1186万元;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心衰的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传承创新团队,经费200万元。

2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心血管相关研究学习或工作经历;3、发表过心血管相关学术论文。

陈奕君18810619033

中药学院

3

中医学

许能贵

针灸推拿学

针灸效应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络功能的研究-足厥阴肝经和生殖器官特定联系的生物学机制(2019YFC170910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8);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基于AI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病获效机制的传承创新团队(ZYYCXTD-C-202004

1-2

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学专业,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影像学专业,或人工智能专业等。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王老师020-3935410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4

中医学

潘华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脾胃系疾病

1、胃“炎-”微环境证候演变规律及扶正为主病证结合研究(2020B1111100011);2、基于“虚瘀毒”病机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法调控ANGPTL2/α5β1介导胃3“炎—癌”转化增殖迁移机制研究(82174319);3、从PKA/NLRP3炎症小体-巨噬细胞焦亡”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81973816)

1

1、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肖碧娟18620463187

科技创新中心

5

中医学

林彬

中医药管理学

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体医养”融合与社区中医慢病管理、数字中医健康养生模式研究

1.数字技术与中医师承教育深度融合研究(GD21ZDZJY01

2.广州数字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构建研究(2022GZGJ184

3.广东省社科联重点实验室“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粤社科联函[2021]50号)

4.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粤社科联通[2021]31号)

5.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GD20XJY16

6.广东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功法——八段锦)(粤教体函[2020]15号)

7.中医运动处方与心理干预创新团队(2020WCXTD003

8.“医体养”融合中医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2020SKZD03

9.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2024-190

1

有志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人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6

中药学

刘中秋

中药药理学

基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原理的中药药效和毒性作用的机理以及防治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

[1]“解毒-通脉中药毛冬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把点-多成分互作网络调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项目编号:81930114297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肝肠三循环调控黄酮和含黄酮中药干预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1720108033234万元,2018.01-2022.12,在研;

[3]“心宝丸精准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解析及新标志发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编号:2020B1111100004500万元,2020.01-2024.12,在研;

2

药理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

王莹13610124683

中药学院

7

中药学

王宏斌

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项目

2

中药学、生物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8

中医学

张忠德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

整合多体液蛋白质组研究新冠病毒对机体的影响及中医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

1.专业方向: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或医学免疫学、分子病毒学选其一

2.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参与多中心临床实验经验,或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

中医学

杨忠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临床评价

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科技部+企业配套项目)

2.CJXZ奖励计划(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临床研究经验的优先。

倪世豪,nishihao@stu.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中医学

罗颂平

中医妇科学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1.补肾安胎法调控PIEZO1介导MAPK/Akt/Notch通路交互作用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控滋养细胞RNAm6A甲基化介导自然流产母胎界面NK细胞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岭南补肾法治疗先兆流产和复发性流产的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4.中医药女性生殖调节与安全性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已发表SCIIF大于3分)大于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中西医结合

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1

要求具备扎实中西医皮肤病专业知识、皮肤免疫方向试验研究经历,以及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莫秀梅13650755038

第二临床医学院

12

中西医结合

卢传坚

中西医结合临床

银屑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传承创新团队(2012年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400万)

2.基于交叉组学的脾虚湿阻证自身免疫病“异病同治”免疫学机制研究(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经费260万)

3.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2020年广东省科技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经费1000万)

4.中西医结合优选方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瘀证临床评价及多组学机制探讨(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1600万)

5.基于临床评价和多组学技术构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新方法(2022年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经费500万)

2

1.免疫学

2.皮肤性病学

邓浩

15013083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3

中医学

冼绍祥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1.基于“病证结合”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Rab7/mTOR/TFEB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机制探讨益气活血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于Mtln调控肌浆网-线粒体交互作用下的钙稳态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生物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王陵军,smu86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4

中医学

林定坤

中医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及关节相关疾病

1.促进中医骨伤科优势诊疗技术传承与现代化专项;

2.补肾活血汤调控lncRNA-Dancr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No.82074451);

3.TUDCA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No.2019A1515010323)

1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李想13609793555

第二临床医学院

15

中医学

刘凤斌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医辨证诊断的定量化、标准化;中医临床疗效的合理评价

1.健脾清热活血法通过调控circ0062649-miR632-CLUmRNA网络抑制C-mvc转录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炎-”转化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病证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病的协同创新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3.基于肠道微生态-免疫研究病证结合防治脾胃重大疑难疾病协同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4.开郁降逆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医、中西医、中药学、计算机智能诊断(医学信息工程)

谢嘉丽,1357034694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6

中医学

吴伟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药物研发

1.基于P2RY12受体介导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栀子苷干预晚期AS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冠心病热毒血瘀病机理论与清热活血方医院制剂开发的研究(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项目)

3.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研究

1

1.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具备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3.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中医学或中药学或中西医结合优先。

李俊龙,1581714536618561883898@163.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

中医学

李荣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

防治心系疾病

1.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2.心衰预防与康复研究(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3.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辨证方案循证优化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基于中医金三角法则探索康心方干预心衰病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5.康心方配方颗粒对气虚血瘀水停证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临床疗效的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6.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术后的心脏康复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7.基于中医金三角理论探讨康心方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的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局项目)

1

1.专业要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专业方向。

2.有相关研究成果或省部级以上课题者优先。

李荣,13798184933

第一临床医学院

18

中医学

李赛美

中医临床基础

1.中医经典的教育教学研究;2.经方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火热立论的名医验方汉唐平干预初发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及机制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2.岭南伤寒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具有中医学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掌握中医经典知识。

2.第一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3.在课题申报,专利申请、中医科普方面具有经验者优先。

李赛美,15818159018

第一临床医学院

19

中医学

庄礼兴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脑病

1.“靳三针调神针法”改善PD焦虑及通过线粒体自噬调控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规范化应用及临床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期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1

中医药治疗脑病的基础研究或临床疗效机制研究

范靖琪,1638393444@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学

林国华

针灸推拿学

针灸镇痛/针灸戒断

1.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项目)

2.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

3.粤港澳大湾区针刺结合耳穴戒烟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4.南山区2022年度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项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目项)

1

中医学专业优先

权婧宜,1350001846319950915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

中医学

曾诚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障碍的中医药调节

基于HIF-1α/EZH2/SF-1表观遗传修饰研究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发表过SCI文章

曾诚,180119780901090405465@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2

中医学

郜洁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防治

生殖障碍研究

1.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女性生殖健康与安全性的中医药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2.补肾安胎法调节IL4I1介导蜕膜细胞铁死亡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障碍重点实验室(市校(院)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1

1.从事中医妇科学、中药药理、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研究。

2.至少已发表SCI1篇。

郜洁,13760605046

第一临床医学院

23

中医学

王海彬

中医骨伤科学

股骨头坏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1.从肾主骨生髓探讨骨质疏松症中m6A去甲基化转移酶FTO介导成骨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骨关节炎的表观遗传机制及中药防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具有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背景

何博士,1562609041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4

中医学

张顺聪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及脊柱相关疾病

1.中药外泌体在补气通络胶囊调控骨代谢中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学科研究重大项目)

2.新型智能骨折复位床联合数字导航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专项研究)

3.MAPK/NF-κB轴探讨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调控JNK/ERK/P38/IκB-α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4.补气通络胶囊通过外泌体上调Mucin1及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张顺聪,13602765101

唐永超,13560237423

第一临床医学院

25

中医学

阮岩

中医五官科学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小青龙汤通过ILC2s介导JAK/STAT通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022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耳鼻喉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紫辛鼻鼽颗粒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的Ⅱ期临床试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1

中医五官科学方向,西医耳鼻喉科研究背景,发表SCI文章一篇及以上,掌握基本的科研思维及了解课题申报相关工作。

周敏,13710723297minzai5366@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6

中医学

俞晓艺

中医五官科学(眼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视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1.基于LncRNA-MIAT竞争性结合miR-150-5p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机制探讨滋肾健脾化瘀方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眼科专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循证能力提升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方向及团队建设项目)

1

1.具有医学、药学、生物学、中医学、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背景,获博士学位。

2.英语熟练,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及书写论文。

3.品学兼优,具有较强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

俞晓艺,1353388920013533889200@139.com

陆昶锦,15228850257,

641207389@qq.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27

中医学

包崑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诊治膜性肾病的研究

1.基于代谢紊乱-Th17/Treg失衡探讨湿邪在膜性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81974565

2.基于cGASSTING-NFκB信号通路研究三芪祛湿方延缓膜性肾病足细胞衰老的机制(2022A1515011628

1

1.肾病或生物医药相关专业;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IF3)者优先

包崑

13711224369

第二临床医学院

28

中医学

蔡业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1

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或医疗人工智能,或健康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背景,有应用于神经病学或中医学的研究经验者优先

蔡业峰

13631333842

第二临床医学院

29

中医学

陈博来

中医骨伤科学

脊柱

1.基于DBC1-SIRT1介导神经元铁死亡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探讨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成分纳米硒制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82174396);

2.纳米硒载药体系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21A1515011455);

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防治腰椎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202102010012);

4.广东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防治脊柱脊髓疾病创新团队(2021KCXTD020)。

3

中医骨伤科学/西医骨外科学

林涌鹏

13450361386

第二临床医学院

30

中医学

陈前军

中医外科学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

基于Cav-1/Nrf2信号通路研究黄芪甲苷联合化疗对乳腺癌干细胞协同增效的生物学机制

2

1.近期或将要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英语熟练,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接受)过一篇SCI研究论文;

2.肿瘤领域或者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经验;

3.个人有从事科研的意愿,具团队意识,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认真负责;

4.较强的科研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左谦,

电话

13580536029

E-mail

zoey891112@yahoo.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1

中医学

符文彬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研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前额叶M1-Ach受体调控谷氨酸/γ-氨基丁酸平衡介导突触可塑性探讨针刺快速抗抑郁的机制,82074522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针刺拮抗GABA中间神经元受体调控突触可塑性的快速抗抑郁机制,2019A1515012043

3.2019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及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20B1111100007

4.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皮内针对阈下抑郁人群大脑执行控制系统功能重置的神经机制研究,YN2019ML13

5.深圳宝安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横向课题-“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6.2022年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型)项目_针灸科(20220095);

7.“针灸治疗抑郁及认知障碍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3

有针灸相关研究基础与工作经验优先

吴倩,13580323354(手机微信同号)

第二临床医学院

32

中医学

郭建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

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中医药干预

2.中医湿证全国多中心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3.基于脑肠肺轴γδT细胞/IL-17信号通路探讨通腑醒神方对卒中相关肺炎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基金)

4.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大项目)

3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发表过SCI论文、具有多中心临床研究、多组学、生物信息、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相关背景优先考虑

郭建文13724899379;

邮箱:jianwen_guo@qq.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33

中医学

黄清春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评价体系研究—以2011-2021年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为例

2

医学博士,从事风湿免疫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

李雪188192096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34

中医学

林琳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

基于ROS-ERstress-Ca2+信号通路研究健脾益肺II号减少COPD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既往从事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或药物治疗COPD机制研究等方向

吴蕾13794374910

第二临床医学院

35

中医学

毛炜

中医内科学

1.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

2.湿证模型与发病机制研究

1.肾茶祛湿治疗高尿酸及高尿酸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运用PK-PD联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肾茶治疗高尿酸肾损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或西基础医学专业;具有开展中医药或肾病相关基础研究经历;具有良好英文水平,曾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毛炜maowei@guucm.edu.cn;1380886496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6

中医学

庞龙

中医五官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1.基于EPO/EPOR研究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抗VEGF后的干预机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2.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视神经萎缩残余视功能保护作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35周岁以下(198611日及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具有中医五官科学、眼科学学科背景

庞龙

13711228733

第二临床医学院

37

中医学

温泽淮

中医内科

临床研究方法应用

湿证登记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的研究

1

公卫及卫生统计专业背景,或具有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经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人员

周莉

第二临床医学院

38

中医学

杨洪艳

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护阳养坤方通过RNA-m6A甲基化动态修饰调控卵巢颗粒细胞死亡线粒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1

中医、西医妇科

杨洪艳

13662465058

第二临床医学院

39

中医学

杨志敏

中医内科学

中医治未病研究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人群预警与干预研究;

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装备研究;

3.脐针治疗慢性失眠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2.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徐福平15902042439

第二临床医学院

40

中医学

张北平

中医内科学

消化道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诊治

1.基于IFN-γ调控巨噬细胞溶酶体活化探讨清解伏毒法减轻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

2.中医药对轻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3.人工智能舌苔图像采集与识别研究;

4.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李兆申院士配备科研团队项目);

5.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筛---防研究;

6.消化道炎-癌转化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7.类泛素化Neddylatio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免疫治疗抵抗中的机制研究;

8.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药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系列评价研究

1

1.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背景优先考虑

2.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钟彩玲

135805654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41

中医学

招远祺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1.祛湿化痰法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探索性研究(中医二院[2020]20)(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2.基于TLR4信号通路探讨升清降浊法对EAE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形态的影响(2020A1515010595)(省自然科学基金);

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升清降浊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研究(20200202003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

招远祺;tcm2008@126.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42

中医学

邹旭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新冠肺炎

1.基于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探讨邓老暖心方防治心梗后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2019B1515120040

2.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2022YFC0867500

3.新冠肺炎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扶正转阴方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2021A1111110004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20223011

1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有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经历

尚宝令

13610208480

第二临床医学院

43

中医学

孙景波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项目“岭南中风病湿痰化热生风机制研究团队”课题及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症兼中医湿证复合动物模型复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有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

孙景波,

电话13642627661邮箱

gdszyysjb@gzucm.edu.cn

第二临床医学院

44

中医学

魏秋实

中医骨伤科学

1、骨病异病同治研究;2、数字骨伤医学研究

[1]中医骨伤特色膝关节内翻矫正外骨骼支具系统研发(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2022年度第一批联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IR012,时间:2022.5-2024.5.经费220万元,主持,在研);[2]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编号:2021XK41,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主持,在研);[3]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编号2021ZDZX2005,时间:2021.08-2023.08,经费:30万元,主持,在研)[4]整合交叉组学网络探究洋槐苷介导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专题,编号:202206010184,时间:2022.4.1-2025.3.31,经费;50万元,主持,在研);[5]基于微生物-代谢-转录组学探究猫眼草黄素介导肠道菌群对骨吸收活跃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20221199,时间:2022.1.1-2023.12.31,经费:1.5万元,主持,在研);[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生物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建设及活血通络法精准化治疗方案研究(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经费:10万元,时间:2022.01.01-2024.12.31,主持,在研);[7]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中医学)后备人才培育项目(已立项,合同书未下达,时间:2022-2024年,经费:60万元,主持,在研)

1

获得中医骨伤科学、骨外科学、中医诊断学或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何晓铭13760724683

第三临床医学院

45

中医学

黄宏兴

中医骨伤科

1、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2、骨质疏松症

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81973886)

1

骨伤科学或骨科学专业毕业

黄宏兴13922726488

第三临床医学院

46

中医学

李坤寅

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治疗妇科癥瘕及杂病

基于Notch-1调控糖酵解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干预机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缺氧诱导细胞自噬稳态失衡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干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研究

1

中医学/妇科学

关永格13430372836

第三临床医学院

47

中医学

黎晖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候实质与客观化

牛珀至宝微丸通过HMGB1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防治感染性休克

中医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

2

免疫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人工智能等专业学习或研究经历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8

中医学

骆欢欢

中医基础理论

湿证证候基础

20225-202412月中医学一级学科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一流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0221-202512月基于肠黏膜水液转运紊乱—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介导铁死亡探讨“湿胜则濡泻”病机本质(821742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万,主持,启动

20216-202312月《黄帝内经》病因学与防治基础研究团队(2021xk40)一流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培育项目,60万,主持,进展

2

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

张丽桃

020-39358020

基础医学院

49

中医学

史亚飞

中医基础理论

肝病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CaSR介导MAPKs/Cytc/Caspase-3

通路调控青少期应激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可塑性及调肝治法干预作用研究

2、青少期抑郁前额叶皮质-中缝背核环路谷氨酸能神经元投射CaSR调控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

2

1、已经或即将获得中医药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具有中医肝病证研究、情志病学、脑病学、针灸学研究,或神经科学、神经药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背景的博士;

2、善于沟通和交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4、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史亚飞,

13798046294

基础医学院

50

中医学

李永宸

中医医史文献

疾病医疗社会史

1、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资助项目:清末岭南卫生典籍五种校注(22GJC067);2、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学校卫生研究(2021SKZD01);3、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项目:《广州大典》清末5“卫生”典籍研究(2019GZZ02

1

综合性大学历史学专业或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

李永宸13380067277

基础医学院

51

中医学

刘鹏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学术史

古代中医知识“传统”的构建及其近现代学术嬗变研究

1

具备中医学或历史学(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方向)专业背景者优先

刘鹏

liupeng@gzucm.edu.cn

18660167605

基础医学院

52

中医学

唐纯志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针刺循经取穴效应规律及中枢机制研究

1

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优先考虑

唐纯志1371033321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3

中医学

许云祥

针灸推拿学

针灸临床效应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针灸调节骨代谢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1

中医学、骨科学或生物学背景优先考虑

许云祥13316081851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4

中医学

潘华山

针灸推拿学

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病症及

运动损伤康复与治疗

运动干预慢性病智能化健康促进服务中心(SC03-02.8

雌激素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保护FAT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损伤及针刺干预机制研究(2021KTSCX237

基于“脾主肌”理论探讨健脾强肌方调控CRTC2/CREB通路介导运动性疲劳糖异生机制的研究(2021A1515011506

合募配穴预埋线调控NF-κB/NLRP3信号轴介导细胞焦亡防治Hp相关运动应激性溃疡机制研究(2020KTSCX256

1

1、年龄在35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期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研究型论文一篇及以上(如共同第一作者,影响因子需达到3.0以上;

4、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5、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6、专业要求:中医学。

荆纯祥

13501355125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5

中医学

王奇

中医内科学

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基于肠道CYP3A酶代谢途径探讨补肾益智方提高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研究(81973918);2“醒脑开窍”代表方剂配伍规律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020A0505100052);3、中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19KSYS005)4、基于RGD休息纳米递送系统靶向LMX1B逆转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技术开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E2-6316-222-453-001

1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中药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王奇13002003167

科技创新中心

56

中医学

黄水清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经典名方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

医学或药学研究背景

黄水清13808822929

科技创新中心

57

中医学

宋健平

中医临床基础

青蒿素类药物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

1.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3)2.中国(广东)-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后期建设;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与传统医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基于青蒿的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5.青蒿素联合凉血散血药对脑型疟营血分证脑部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2

中医学、中药学、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医药相关专业

宋健平13925116028

青蒿研究中心

58

中医学

周尚成

中医药管理学

疾病负担分析

1.中医优势病种疾病负担分析

2.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评价理论模型构建及应用

2

1.健康大数据分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管理学相关学科研究背景;

2.有发表过SCI/SSCI原创性研究论文优先。

孔祥华,39357501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59

中药学

唐洪梅

中药学

中药新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消化药理与分子机制

1.疏肝健脾止泻法调控ENS干预肝郁脾虚型IBS-D的机制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

2.基于智能导航的岭南特色膏方安全性评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专项);

3.扶正消瘤颗粒新制剂开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1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唐洪梅,13924022239020-86358342

第一临床医学院

60

中药学

刘博

中药学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61

中药学

赵瑞芝

多糖结构与功能;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固本祛湿化瘀方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病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3

中药学/药学/材料学/化学/医学/中医学专业

赵瑞芝

13610241754

第二临床医学院

62

中药学

周华

中药药理学

心血管和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青藤碱调控mPGES-1基因特异性甲基化的机理及其用于筛选新型抗炎中药的示范研究

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相关研究经历

周华gutcmzhs@hot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63

中药学

靳红磊

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

1,双定位蛋白DRR1参与核质基因组稳定性双重调控机制研究;2,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2

生物学、生态学优先

靳红磊(jinhl@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4

中药学

黄慧才

中药活性成分及手性药物创新合成研究

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结构修饰;中药手性成分类化合物的合成

2

中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黄慧才18924065869

中药学院

65

中药学

李熙灿

中药学

1中药保健的化学机制;2中药抗氧化剂调控干细胞

中药小分子调控iPSCs成软骨分化的网络共激活机制

1

中药或药学专业;主修过《有机化学》

13725245780lixican@126.com

中药学院

66

中药学

段礼新

中药资源

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

知母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生化功能研究

1

生物工程、代谢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或者酵母工程菌构建,生物发酵相关经验优先。

段礼新,nlizn@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7

中药学

苏桃

中药药理学

中药抗炎及抗肿瘤药理

1.豨莶草酒炙调控TLR4Notch1信号crosstalk”增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2.中药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1

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

苏桃sutao@gzucm.edu.cn

中药学院

68

中药学

王少贵

药理学

消化代谢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自噬调控与急性胰腺炎

2

1.博士应届毕业或毕业3年内,35岁以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毕业;2.具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组织病理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等工作经验者优先;3.全职、全脱产。

王少贵15595837833

中药学院

69

中药学

吴宝剑

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药物和疾病的钟控机制研究

2

生物医药相关学科(掌握药理学和生物学相关技术)

吴宝剑/18617327322

中药学院

70

中药学

赵钟祥

中药化学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发现

(1)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调控探讨救必应降血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基于体内过程的岭南特色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源分子发现

1

中药学或药学

赵钟祥,020-39358072zzx37@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1

中药学

张荣

中药药理学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功效机制

1.AMPA/NMDA受体介导外侧缰核谷氨酸能-中缝背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双相调控参与生命早期应激抑郁的分子机制及四逆散干预作用研究(82074219)2.基于外侧缰核‐中缝背核神经环路AMPA/NMDA受体依赖的突触可塑性探讨调肝治法干预社交隔离下青少年抑郁损伤的生物学机制(2021A1515012572)3.中药抗青少年抑郁的作用及新靶点发现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2021xk29)

1

中药学或药学或药理学专业,具有神经生物学背景者优先

张荣13560153358

中药学院

72

中药学

周玖瑶

中药学

中药对肾脏疾病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S1PR4介导RhoA/ROCK通路调控慢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及真武汤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1

中药学类、药学类、中西结类专业

周玖瑶1862078313802039358084

中药学院

73

中药学

陈立凯/詹若挺

中药资源学

岭南中药植物遗传资源、育种与利用

岭南中药资源成分遗传代谢解析与育种创新研究

2

植物分子生物学、中药学、植物遗传育种等背景

陈立凯chenlk@gzucm.edu.cn

中药学院

74

中药学

陈扬

中药药理

1.天然药物药理机制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的靶点研究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1

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或药学理论基础和浓厚的科研兴趣,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

陈扬;13500013336

中药学院

75

中药学

李伟荣

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胆固醇血症27-羟基胆固醇脑损伤所致AD的机制研究

1

医药或中医药相关专业背景

李伟荣13602229575

科技创新中心

76

中药学

陈桐楷

中药药剂学

中药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中药活性成分仿生递送系统靶向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

2.基于黑磷的Tau蛋白靶向复合纳米载体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疗机制研究

2

1、在国内外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学位。具备材料制备与表征、药物递送、细胞培养、动物实验操作、活体成像、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流式分析等以上一个或多个相关实验技能者优先;2、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3、在本专业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劳诚实有上进心。

陈桐楷15017558987

科技创新中心

77

中药学

李耿

中药学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SARS-2冠状病毒假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中药抑制剂筛选研究

1

1.具有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背景。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熟悉动物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操作)

3.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龙海珊

15521263189

动物实验中心

78

中西医结合

林丽珠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

1.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肺癌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2.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3.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获益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

4.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协同创新研究及高水平团队建设(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

1

1.有肿瘤专业背景;

2.基础研究者优先。

李雪维,13600029052

第一临床医学院

79

中西医结合

曹洋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基于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AMs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侵袭转移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基于基膜聚糖—连环蛋白p120ctn探讨化痰祛瘀法干预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益肺散结丸干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项目)

4.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创新科研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工程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

曹洋,13802945884

第一临床医学院

80

中西医结合

钟崇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肝癌侵袭转移与干预;中药抗癌机制研究

1.基于外泌体介导miR-23a-3p调控EMT探讨健脾化瘀方抑制肝癌转移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健脾化瘀方调控外泌体miR-24-3p抑制肝癌细胞EMT和转移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外泌体介导miRNAs调控肝癌转移机制及健脾化瘀方干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4.肝切除对比TACE治疗可切除的BCLCB/C期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后备人才培育项目

1

1.国内外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肿瘤学,外科学,生物信息学,药学或中药学,分子医学等相关专业),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有一定科研能力,在专业有影响力SCI杂志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进取、创新和奉献精神。

钟崇,13631350782zhongchong1732@gzucm.edu.cn

第一临床医学院

81

中西医结合

邓高丕

妇科

妇科疑难疾病

化瘀消瘤法调控ACSL4介导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1.专业方向: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2.在本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工作成果。

3.具有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

邓高丕,13005162679denggaopi@126.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2

中西医结合

江晓兵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调控骨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1.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2.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

3.ALKBH5介导mTORm6A去甲基化抑制自噬探讨左归丸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4.地舒单抗影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项目,10万)

5.中医药防治老年脊柱伤病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6.NF-κB调控SASP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巨噬细胞极化M1/M2失衡及龟板干预机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7.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人才计划)(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8.ZNF702P-miR214-NFκB作为ceRNA网络调控左归丸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具有扎实的骨科、生物工程、脊柱外科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研究背景,有志于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热爱科研工作,具有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能够独立撰写和发表SCI论文,并进行相关基金申请;

●优先招聘条件:

1.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骨科Q1SCI论文1篇以上者;

2.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项者;

3.以本单位排名前五名,参加国家级研究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者。

江晓兵,1363249448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3

中西医结合

马武华

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

困难气道管理;中医药与器官保护

1.NLRP3细胞焦亡调控ILC2s-NMU1轴在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干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micro-RNA-223调控NLRP3/1L-1β轴细胞焦亡在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及针刺干预机制(广州市科技厅项目)

3.依托咪酯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观察(广州市科技厅市校()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基础研究项目)

1

临床医学或者中西医结合专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马武华,13318860680gzmwh@aliyun.com

第一临床医学院

84

中西医结合

邱士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①神经影像研究

②脑科学研究

1.2型糖尿病脑衰老演变分析及早期稳健预测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2.广州市重大脑疾病早期影像诊断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中西医多学科协同团队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

1

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医学专业或工科背景;

2.熟悉神经影像分析流程,具备神经影像数据分析处理经验者优先;

3.具备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或计算机编程基础,能够熟练使用pythonRMatlab等分析处理软件者优先;

4.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过高分SCI者优先。

邱士军,13922221050

第一临床医学院

85

中西医结合

王陵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

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基于HMGB1/RAGE-自噬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医学、中医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专业等。

王陵军,15915756206

第一临床医学院

86

中西医结合

张锦芳

中西医结合临床

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

骨肿瘤表观遗传调控及中医药防治的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1

生物学、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有科研经历,发表过SCI论文

张锦芳,13724839892

第一临床医学院

87

中西医结合

侯政昆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药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1.《中医七情量表》研制及其考评的不同定性方法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医身心健康的智能测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重点领域项目)

1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计算机、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专业背景优先)

侯政昆,18820760975

第一临床医学院

88

中西医结合

曾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血管微环境中西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

1

临床专业背景

曾星

13119580021

第二临床医学院

89

中西医结合

范小平

心血管外科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

罗伊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

夏宇13902304424

第二临床医学院

90

中西医结合

韩凌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免疫药理

1.中医药防治寻常型银屑病的血清标志物发现及转化研究(2020B1111100006);

2.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的血清标志物(SZ20212229

2

1.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专业优先;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韩凌

15817180898

第二临床医学院

91

中西医结合

黄闰月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防治风湿免疫病

1.基于血栓素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探究血瘀证促进骨破坏的分子机制2.专病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3.中药复方防治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4.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湿证相关慢病队列与干预、方药开发研究)

2

1.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2.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

3.科研能力扎实、英语水平突出

黄闰月15889932190

第二临床医学院

92

中西医结合

黄绍刚

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

1.国自然面上项目: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失调致脑肠互动异常研究IBS-D肝郁脾虚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81974563

2.国自然面上项目:从TLR5-IRF4通路活化LPDC介导肠道炎症研究UC大肠湿热证及清肠消澼饮干预的作用机制(82174318)

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岭南湿证相关疾病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2020B1111100010

4.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参苓白术散联合专病方治疗脾虚湿阻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SZ2021ZZ44)

5.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协同创新团队(2021xk63)

2

1.35周岁以下,获得消化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方向)、中医内科(消化方向)学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毕业2年内;

2.熟练掌握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技能(如qPCRWBIHCIF等);

3.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如IBSIBDPLGC)、动物手术、动物行为学实验的经验;

4.较强的英文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近3年内至少发表过1篇影响因子3分以上的SCI论文;

5.热爱科研并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精神;具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执行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6.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

郑欢1889860794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3

中西医结合

黄宪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三种AGEs游离加合物参与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与实验诊断价值研究

1

符合我院博士后招收条件

康春敏

13246809116

第二临床医学院

94

中西医结合

李俊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

基于脓毒症关键病机的中医药干预系列研究(YN10101908

1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符合国家规定的博士后进站条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在国内外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

4.年龄原则上在35岁以下(含35岁,即未到36岁生日),身体健康;

5.有相关研究背景及已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刘云涛1356002102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5

中西医结合

李润泽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基础及临床研究

基于鞘脂代谢阐释苇茎汤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的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中药药剂学、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李润泽

1536374099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6

中西医结合

刘博

中西医结合基础

1.中西医结合物质基础研究;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3.中药质量标准建立;

4.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研发;

5.基于表观遗传学靶点的药物发现;

6.中医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20种岭南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示范研究;

4.3种祛湿方药的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5.靶向RhoA蛋白降解的PROTACs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活性研究;

6.三芪祛湿方通过变构抑制原理调节Rho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探讨与物质基础研究

2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化学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生物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人员均可,有SCI论文发表者、有合成经验者、有蛋白制备经验者、有质谱使用经验者、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博

手机:13926167968

邮箱: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第二临床医学院

97

中西医结合

刘旭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

2~3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临床医学方向

刘旭生13503078703

第二临床医学院

98

中西医结合

潘胡丹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诊疗免疫相关疾病

扶正解毒方治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体感染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从事制剂学、人工智能等研究

潘胡丹

15876550007

第二临床医学院

99

中西医结合

汪根树

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肝脏移植和肝脏外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METTL3通过调控LncHOTAIRM1激活CD8+T细胞自噬介导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3

具备肝移植、肝胆外科或相关实验研究经验

汪根树

1591587617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

中西医结合

王静蓉

中西医结合基础

糖组学,脂组学

1.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建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风险预警及预后;(2)基于糖组学及脂组学评价中药疗效并发现调控糖基化及鞘脂代谢的中药关键物质

1

有丰富的液相色谱-质谱使用经验及组学分析研究背景,最好有糖组学及脂组学相关研究经历,有良好的SCI文章发表记录

王静蓉wangjr1972@gmail.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1

中西医结合

王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冠心病

1.mTORC1/NRBF2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痰瘀同治”法促进缺血损伤心肌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基于肠道菌群-FXR胆汁酸代谢轴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3.基于氧化还原态失衡探讨“湿损血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4.基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障碍探讨“痰瘀互结”致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及丹蒌方干预研究

1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3年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者;

5.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王磊

13724078381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2

中西医结合

王志宇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

防治肿瘤

基于代谢-免疫调控通路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规律与中医药干预研究

1

1.符合我校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详见招收简章;

2.肿瘤学或中医药相关专业,熟悉实验室环境,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经历者优先

王志宇

18819480766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3

中西医结合

谢莹

中西医结合基础

纤维化及抗炎免疫中药药理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TOR调控狼疮脂代谢对T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2

医学、药学、中医、中药专业背景,有中药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研究经历

谢莹leoxieying16@outlook.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4

中西医结合

郑广娟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和银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痰湿型结直肠癌的免疫全景研究SZ2021ZZ20

1

病理学专业背景或有从事肿瘤研究相关经历

郑广娟13726861958zhengguangjuan@163.com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5

中西医结合

陈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微生物耐药机制及抗感染免疫研究

1.sRNA对铜绿假单胞菌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2072345

2.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异质性耐药的调控作用研究,81871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01-012022-12-3157.0

1

临床微生物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13719293587

第二临床学院

106

中西医结合

吴万垠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铁蛋白促进铁死亡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2

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专业

王苏美

18820028744

第二临床学院

107

中西医结合

郑磊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的研究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相关研究

3

细胞外囊泡研究经验

赵清18825144487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8

中西医结合

赵可伟

中西医结合基础

非编码RNA、中药外泌体领域

1.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调节骨代谢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基于体内靶向性和生物活性探讨补肾壮骨中药源性细胞外囊泡归经特性。

3.广州市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中药外泌体临床应用研究

3

1.具有良好的自主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可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与课题申报书。3.有纳米材料或细胞外囊泡研究背景。

赵可伟13711355225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9

中西医结合

何彦丽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药抗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

基于MAP3K3通路干预PD-L1表达探讨LBP在改善肺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81873154

1

硕士或博士专业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或基础医学方向,年龄35岁以下

18928702181

基础医学院

110

中西医结合

宋阳

中西医结合

中西结合妇幼健康管理

隔代照料慢性病儿童的家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1

有妇儿科医护背景或公共卫管理专业背景

席薇39358370

护理学院

111

中西医结合

叶增杰

中西医结合临床

患者报告结局

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特质心理韧性指数的构建及迁移研究

1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或致力于护理学研究的其他学科背景;

4、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科研创新和团队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至少在SCI期刊上发表过1篇论文;

席薇39358371

护理学院